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942章 MPC—75的进展(3 / 5)

动力王朝 千年静守 4153 字 2021-08-08

了,纷纷问道:

“真的假的?”

“是啊,真的假的?”

“这么快就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了?这么也太夸张了吧?”

“老刘,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哪儿得到的消息?”

…………

不怪这些记者们的反应这么激烈,实在是润华实业与德国MBB公司合作的这个MPC—75飞机可是咱们国家能够生产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民航客机,载客量跟波音737、空客A320这些主流的中短程干线飞机差不多呢,使用的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虽然是引进的前苏联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发动机,但既然是引进过来了,那自然就是我们自己的),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们自己的大飞机了,比起麦道—80这种纯粹给别人当代工组装工厂的主儿不知道强出了多少倍去。

也正是因为这款飞机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记者们才对这款飞机如此关注,此前媒体们对这款飞机不怎么报道,一个是润华实业的嘴巴很严,对这款飞机的进展情况闭口不谈,另外一个,也是大家心里头一个下意识的、谁都不肯说出来的想法:败人品。

这些年来咱们国家其实一直都是无比渴望进入民航客机这一领域的,从早些年的运—10到后来的麦道—80、用运7运输机改的客机,都可以看做是咱们国家为进入民航客机这个领域所做的努力,但运—10说实话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飞机,共和国当时的经济情况、工业情况和科技情况也支撑不起来;

至于麦道—80,那是公认的一个“交学费”项目;

从运—7运输机发展而来的运七客机只能算是支线飞机,距离干线飞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所以数来数去,似乎只有润华实业与德国MBB公司合作的这个MPC—75是最接近的一次了,项目进展到现在,甚至可以说是咱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大型民航飞机的门槛,但越是这个时候,大家就越谨慎:不能随便乱说话,小心败人品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央视的这位记者说出了润华实业开始制造原型机的时候,大家才这么惊讶。

“就刚刚啊,”央视的记者得意的道:“刚刚我跟陈董的秘书聊了几句,你们没注意到吗?”

几位记者面面相觑:注意是肯定注意到了,但你竟然问了这个?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怎么你问了,李秘书就回答了?

“嘿嘿……”能得到这样的消息,央视的记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