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没有多余的粮草来供养这些人口,只能眼看着人口被明教几乎以掠夺式的方式夺走。
经过两年的混战,蒙古人被赶到黄河以北,王保保、赵敏两兄妹在会师之后,死守大都,随后在混乱中,远交近攻,两年来逐步蚕食周边大小势力,终于将义军势力赶出黄河,将黄河以北的低于尽数掌握在手中,同时不断接收自南方逃回来的蒙古人,如今,若只论地盘的话,绝不比明教所占据的小。
到了第三年,明教终于不再沉默,随着江东局势紧张,昔日本是明教弟子,但随着天下大乱,不少各地分舵舵主生出了别样的心思,纷纷选择自立。
此时,正是一名昔日的明教舵主穷途末路之下,希望能够重回明教,救下他一家,对此,卓傲力排众议,命徐达率军渡江救援。
当然,接人是小,最重要的是,明教当了两年的中立派,如今突然要对外动手,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这名舵主的求援正是最佳时机。
江东这两年来,一直战乱不休,大大小小的势力加起来足有十几个,根本无法将长江这道天堑有效的利用起来,徐达率军横渡长江,随后登陆,一路势如破竹,不出半年,在徐达的进攻下,将江东彻底占据,屯兵江边,虎视淮南一带的张士诚。
尽占江东之地,只是一个开始,沉寂了两年的明教,再次向世人露出狰狞的獠牙,常遇春率军出南阳,在川中都统张定边的配合下,攻取汉中,随即两路大军同时转道,合围开封也就是洛阳一带,同时赵普胜兵出汝南,配合徐达,水陆两军夹击张士诚。
这一战中,诸侯惊骇的发现,明教士兵所用的兵器、战甲乃至弩弓,要比其他诸侯强上一截,已经丝毫不逊色蒙古的精锐军队的装备。
这便是卓傲两年来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所研发出来的成果,科技上,完虐诸侯,而且诸侯连年征战,治下百姓的日子并不比昔日蒙古治下好多少,加上卓傲不遗余力的明里暗里向四周宣扬明教治下百姓如何滋润,也使得诸侯在民心上很难占到便宜,张士诚被仓皇赶到淮北,自此,明教势力占据了半壁河山。
不过打到此时,两年来蕴藏的潜力已经耗尽,同时卓傲的地盘也和蒙古正式接壤,同时在中原之地,也出现卓傲的竞争对手——朱元璋。
当初朱元璋随张无忌离开后,半路上却趁张无忌不备,悄悄溜走,躲在山东一带,一边观察天下动向,一边暗中蓄养实力。
当初光明顶议事,朱元璋几乎全程参加,对于明教的计划,自然了然于胸,本想将这个计划透露给朝廷,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