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没口子夸她长的好,问陈氏,这是否是刘贞的陪嫁,陈氏一问,才晓得,人家官宦娘子成亲,要陪嫁丫鬟、婆子、小厮等等,再少也得有个丫鬟。
这么一寻思,最后李三娘就成了刘贞的丫鬟。这一拍板,令李三娘很是高兴,精神也好了很多,畏缩气也少了,甚至动不动就指点刘贞穿衣打扮之类的。刘贞见她这么高兴,也乐意随着她。
可除了李三娘外,方婶娘也要指点刘贞。
刘贞瞪大眼睛看着面前摆放的《女则》、《女诫》、《女论语》,疑惑起来:“婶娘,这是?”
方婶娘道:“你叔父考试回来说,本次既有把握。那我们那日必要去金明池参加官家办的端午宴。你如何能不读书,不明理?岂不是贻笑大方?我们抓紧时间,学个囫囵!”
刘贞想起赵休讲的端午宴再见的话,若是那时,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官宦娘子,出现在赵三郎面前,一定非常令他惊讶欢喜吧。
刘贞回想她见过的那些官宦娘子,别扭地摆出和她们一般的姿态表情:“婶娘,我们开始学吧。”
《女则》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所作,讲的是历代后宫嫔妃德失。《女诫》是汉代的班大家教育班氏家族女眷私德的书籍。而《女论语》是唐代梁国夫人所著,仿《论语》,记载女子道德处事的书。
方婶娘果然是出身书香,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听着故事,感悟道理,刘贞倒也不觉得枯燥。只是,她认的字不太多,读得慢,还得猜,很是吃力。所以进度不是很快。
方婶娘急道:“咱先把道理听懂,故事记着,识字的事等端午过了再慢慢学。”
方婶娘故事讲得好,书教的好,刘贞在学习的同时也深深被书中记载的传奇娘子们吸引了,那么多的娘子能够读书明理,甚至比官人们还要有才华,若是自家也能如此,该多好啊。
学习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刘圻真的东华门唱名,成了同进士及第。而谢廷黄京他们却意外地落了榜。
刘贞她们去刘馥府上道了喜,没多久,端午宴就开始了。
刘贞灌了一肚子书,然后在方婶娘和李三娘的打扮下,坐上马车往金明池去了。
出门前,陈氏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跟着方婶娘不能乱跑;还有好好在那些贵妇人跟前好好表现,指不定能得个好姻缘。
刘贞自是答应着,却也还紧张着,她今日化了妆,穿了浓艳的衣衫,连鞋子都换成丝的了,果真是不敢乱动,她想:娘子们那么贤淑原来如此。
端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