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80%指令使用频率没那么高,被定义为“冷代码(ColdCode)”。
对应的CPU也在逻辑上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热核(HotSpot),只针对调用到热代码的程序;另一部分则是冷核(ColdSpot),负责执行20%的次常用任务。
由于热核部分要执行80%的任务,设计者便可以将它设计得较为强大,占据更多的晶体管资源。而冷核部分任务相对简单,没有必要在它身上花费同样的功夫。
而这也就是CPU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双核的慨念,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双核和多核处理器,就是由Alpha最早提出来的。
事实上,X86处理器一直都从RISC产品中获取灵感,包括EV6总线、整合内存控制器、超线程技术、双核心等等新技术新概念都是首先在RISC产品中得到成功应用,之后才被Intel/AMD引入到X86处理器当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对X86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从RISC汲取营养也就成为X86业界的习惯做法。
Alpha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双核概念,过去我们谈论的双核心指的是在一枚芯片内集成两个对等的CPU内核,通过并行运算获得性能增益,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横向维度的对等设计。
而Alpha则是一种纵向维度的双核理念,热核与冷核地位并不对等,且无法独立运作,只能说是一个CPU内核中的两部分分立逻辑。它所起到的是提高CPU的硬件资源利用率,以高执行效率达到高效能的目的,这种做法显然比目前业界鼓吹的“双核心”更具革命意义。
后来INTEL的酷睿系列基本上沿袭了Alpha的设计思路,由此可见,Alpha对后来的CPU发展带来了多么广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