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时我们已经有了准备,应该许师长对此已早有先见之明,在越鬼子一朝我方炮击时我军马上就还了一大片的炮弹过去……霎时越鬼子的迫击炮的声音就少了许多。
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像之前所的,越军迫击炮在反斜面上对我进行轰炸,我军炮兵应该很难命中他们才对,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后来才知道这炮兵自然有炮兵的打法。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军有在反斜面打游动炮的方法,而我军炮兵同样也会在战斗的过程中找到解决之道。
我军炮兵将这种方法叫做“广撒捞鱼”,也就是我们不求一下子就能捞到大鱼,也不求将越军这些游动炮一打尽,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打尽,除非我们炮兵的数量是越军的十几倍。
简单的,就是在越军这么打炮的时候,我军炮兵抓住几个点进行覆盖性轰炸。
就像刚才,越军迫击炮一共十二门,差不多一个迫炮连,而我军有两个迫炮连。
越军一开炮我军的炮瞄雷达上就会有十二个越军迫炮阵地的位置,这时我军如果用两个迫炮连打这十二个目标的话,由于越军已经转移了阵地所以很有可能一条鱼也捞不着。
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迫炮连集中打一个目标,也就是两个迫炮连只选择其中两个目标来打,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个迫炮连只打一个目标,而且这个迫炮连的十几门炮还是均匀的散布在目标周围,于是就变成了一种炮火覆盖。越鬼子就算是打了一炮马上就转移位置吧,但转移速度总是有限的,除非他们拥有像“闪电侠”一样的速度,否则怎么也不可能在几十秒内就逃出我军迫炮部队的覆盖范围。
于是可以预见的是,越鬼子只要一开炮就会少两门,再一开炮又少两门……用不了多久一个迫炮连也就没了。
应该这种方法的确很有效,因为越军方面沉默了好一阵子也没有反应,既没有对我军发起进攻也没有朝我山顶阵地打炮。
我想,他们这时候已经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对我军发起进攻吧,在中**人的反击及炮火支援下很难有什么效果,步兵硬冲无疑会遭受大量的伤亡,炮兵轰炸的话又会越打越少。
不进攻吧,难道就这么让一支中**队向刺一样扎进他们阵地?更何况这支部队还在其指挥部旁边,这让越军指挥官怎么能睡得安稳。
但是我相信越军最终还是会选择进攻的,因为在这时候如果还选择沉默,那几乎就意味着承认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