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次京师会试殿试期间,各地的举子考生,亦大都会在各地的会馆居住.
一来价钱便宜,二来互帮,甚至能用来攀附权贵比如说,这些日子的江苏会馆,就时常往严府送帖子,想让严珅去江苏会馆见见那些家乡考生,用意为何,
严珅自是清楚.
待他“病愈”
之后,自然会“欣然前往”
毕竟,同届,同乡,同门,这“三同”
往往是古代王朝官员结党的必经之路.
其中同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严珅自然不会忽视.
正如木兰所说,随着科考临近,会馆街颇是热闹,来来往
往的,也多是应试举子只是,严珅看到
这番热闹,还没来得及四处游玩,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争吵,却是引起了严珅的注意力.
“肖展,你不要太过分了,你真以为我们斗不过你吗”
向着争吵源头看去,最显眼的,却是一个年轻读书人,此时正跌坐在地上,双眼失神.
而这名读人之所以显眼,却是因为他穿着一身丧服.
其实,依严珅略显冷淡的性子,并不喜欢凑热闹,但看到那名身穿孝服的读书人,以及双方争执的对话,还是不由心生好奇,亦是移步向着前面走去.
围观热闹乃是人类本性,不仅仅只是严珅.
随着争吵出现,原本还显得有些冷僻的前面,周围很快就挤满了人群.
围观者们大都带着期待的神色,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然而严珅虽有些好奇,却并不想与人群拥挤,所以仅只是站在外围边缘,看着前面上的矛盾冲突,正犹自好奇.
好巧不巧,身前两名书生的一番交谈,却让他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梁兄,原来你也在这里,愚弟正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这里
究竟发生了何事堂堂读书人当街争吵,让路人旁观笑话,未免有辱斯文.”
话虽然这么说,但此人在批判的同时,却依旧兴致勃勃的看着前面上的冲突争执,没有丝毫要去阻止的意思.
这“梁兄”
显然明白事情始末,见有熟人询问,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但接下来却是一声叹息,说道:“原来张兄弟你也在,哎,这里的事情,我倒是知晓一些.
张兄弟你可看到那位身穿孝服的书生他名叫李文轩,乃是江西有名的才子,也是此处前面的读
书人,虽说家境贫寒,但学问却不错,这次科考,以他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