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后,严珅接着说道:“咱们如今的大侑朝,缺银子,缺人才,缺文事,缺武功,但就是不缺欺上瞒下,自作聪明的奸臣!若是按着我的建议行事,中枢把南巡的诸般准备,下放给地方官府,看似与中枢撇清了关系,但地方官府亦会变得肆无忌惮,如此一来,不出乱子当真就是见鬼了.”
轻轻一笑后,严珅又说道:“更何况,我的这些建议,本就留着诸多陷阱,比如说,按照我的建议,南巡之前,道路河工的修整,不再强招百姓,而是全凭自愿.
但另一方面,进度质量最佳的府县,该地的父母官却能得到吏部记功,如此一来,那些县官府官,为了争赶进度,哪里还会任凭百姓自愿”
“再比如说,一旦中枢不再直接干涉,任由地方自行准备,那些地方官员为了在南巡之际讨好陛下,必然会大动干戈.
诸般手段自不用提,但若是大动干戈,就必然需要银子,然而中枢拨下来的银钱毕竟只是定数,绝不够用,如此一下,剩下的银子又哪里去找”
“又比如说,自愿参工的百姓,以家
境贫苦者为先,可以得到减免税负的奖赏,但面对减免税负的诱惑,地方上的那些大户又岂会无动于衷要知道,贫困百姓减免些税负,也不过一二,两银子的数量罢了,但那…些大户人家稍减些税负,怕就是要以千百两银子来计算了.
到那时候,诸般贿赂下,怕是许多百姓辛苦修路扩河后,却会发现自己的功劳全都记在了别人的头上“如此种种,类似的弊病,还有许多,这样一来,又怎会不出乱子不生民怨”
听了严珅的解释,木兰才发现,严珅所提出的这些建议,
这些原本让她赞叹不已的“良策”
,竟还有如此之多的弊病.
另一边,严珅却感叹道:“许多政策,看似前景良好,但也仅止于‘看似’罢了.
有时候,某些策略只适合于一地一时有时候,两个同样利国利民的良策,同时实施反而会变得:祸国殃民有时候,某些策略固然可以见效,但时机环境稍变,就会流害百年100.
类似的教训,历朝历代皆有,然而世人却总是得不.
某些策略被提出后,皆是只顾盯着成功后的美
好前景,至于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失败后会产生的祸害,总是被下意识的忽略了.”
想到后世自己所熟知的一些事情,严珅的这番感慨倒是真心,虽然他正打算向皇帝进呈一份祸国殃民但却前景美妙的“良策”
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