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内,为户部增收二十万两银子。
毕竟,杨弘光的那些限制条件,等于把严珅的所有后路都堵死了。
然而,林霄却很清楚,有些问题,是绝不能回答的!
比如严珅刚才的那个问题
——“四皇子殿下,若是臣到时能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银子亦是来历正当,陛下再想要南巡,就没什么问题了吧?”
这个问题,看似是严珅在全心全意的为皇帝考虑,但实际上却是把四皇子杨弘光置于皇帝之上了。
皇帝南巡,竟然还需要四皇子同意。
那么皇帝与四皇子,究竟谁是君?谁是臣?
对于南巡,身为臣子,反对归反对,但君臣主次的问题却绝不能搞混。
然而,对于这样居心叵测的问题,杨弘光竟
然想也不想,就理所当然的答应了!
林霄抬头一看。
果然!
皇帝在为严珅的忠心感动之余,此时亦是回过味来,看向杨弘光的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
暗暗为四皇子杨弘光叹息之余,对于严珅的表现,林霄亦是多了一分警惕。
这个严珅,为何去了荆州府一趟,回来后竟是变得如此有城府心计了?
······
另一边,早朝之上,讨论了南巡的事情后,皇帝亦没了精神,刚
准备宣布下朝,就见礼部左侍郎鲍秋莱突然出列,道:“陛下,臣还有事要奏。”
这鲍秋莱身为四皇子一派中的重要人物,经过了刚刚的事情,皇帝看他总是觉得有些不顺眼,但还是说道:“有何事?说吧。”
鲍秋莱面色严肃,缓缓说道:“今年月,齐鲁等地的乡试秋闱,接连发生舞弊案,根据臣暗中查探,这几省的乡试解元、亚元,大都是家中富裕,却不学无术之辈,由于他们的中举,北方各省如今群情激愤,影响甚大,还请陛下圣裁!”
听到鲍秋莱的话后,满朝皆惊!
与此同时,严珅发现,刚刚结识的那位礼部右侍郎詹之洞,突然身体一颤,脸色白的可怕。
科举制度,乃是朝廷的重要取才手段。
每次的乡试、会试、殿试,朝廷皆极为重视。
为保证公正,不仅诸般规矩严谨缜密,乡试期间还会派中枢官员前去巡视监察。
而一旦有舞弊案发生,更是严惩不贷。
皇帝在位三十余年,期间也发生过两次科举舞弊案。
皇帝对此也从不手软,皆是严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