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文昊走到门前打开门之前站定脚步,声音中带着些许的沉重言道:“1师是国家的脸面,三年后的奥运会1师将会接受它所存在价值的最终极考验,我相信各位也都很清楚,一旦出现意外,1师将会面对什么?说不在意声誉荣耀是假的,可对于这些我更在意是否对得起国家拿出的巨额资金和老百姓的信任,一个每天都要消耗数十万的部队,没有任何创收,每天都在消耗着国家的资源,我不知道它在未来能否完成使命,可我想要告诉大家,既然来到了1师,就是一同并肩作战的战友,性格不合脾气不和政见不合都可以,但有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也是我代替全师上下官兵说的一句话,能否让我能够放心的将后背交托给你?”
说完,文昊离开了会议室,留下了若有所思的几个人。
众生相二:郭凯年手里端着茶杯,眯着眼睛看起来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可作为一个对职责有着偏执认定的政工干部,多年来一直试图维护公平公正公开,随着年岁阅历和失败次数的增加,同化成为他必然性选择的方向,听到文昊的话很有触动却也只是当作一番话,是否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他还要看下去;司马龙背着手离开,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有一点大家看得清楚,在文昊那番话落下之际,司马龙曾经轻轻的点了下头;黄浩则是一脸赞同的模样,不过人心隔肚皮,是否真是如此谁也不得而知;后勤部长依旧低调,马建军则是忿恨之中夹杂着无奈,文昊那番话没听进去,不给面子的事情却是记得牢牢,返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都是拿起电话,拨向京城拨给文运昂。
接下来的几天,战士们发现了军营内的变化,不大也没有让习惯了训练的战士们感到反感,毕竟政治学习的枯燥对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战士来说,等同于几个小时的煎熬。
可第一堂的政治学习课就让大家改变了看法,没有枯燥的理论思想学习,而是结合了实例进行的学习分析,以一场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爆发的大规模集团作战为基础,详细剖析战争中的细节,即让战士们对指挥作战有些了解,也从其中拿出一些个体事件印证某些理论思想的正确存在,第一堂课一千多人,郭凯年上台主讲,文昊和师团干部到场听讲,最终是文昊带头鼓掌,他不为别的,就为了郭凯年在课上隐隐约约点到了一种爱国主义奉献精神,以个体为了整体在无可选择下为前提,剖析了一些战士能够英勇献身的思想转换,牢牢抓住了在场听课战士们的心,对应之前在考核中的生死荣耀抉择,很多战士都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东西。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