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儿子媳妇商量着要给老太太转院的事情。
这年头看病不容易啊,要在三甲医院要个病房,托老大的关系了。
关系是找了,这不还是钱的问题嘛,李渔父脑门子一热,一狠心,拿出去了七千块钱。
李渔父自认不是一个好人,可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话,是他娘老子生前常念叨的。
像他这种走街串巷跑江湖的,就算自己不惹事,事情也会找上他。
约莫是七八年前的事儿了,他来杭城的那一回,跟本地的一群混子起了冲突,被追出十几条大街啊,当时要不是老太太帮了他一把,李渔父想起来都觉得玄。
所以他给交点住院费什么的,那都是应该的。
可现在缴费通知单又下来了,他口袋里却只有几百块的余钱,缴费起码是几千块起步,满打满算都不够啊。
老太太的儿子媳妇倒是挺孝顺的,大热的天出去筹钱了,奈何能力也有限啊。
自古以来,这世人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鲜少有雪中送炭的。料想今天又是做白工了。
老太太虽说脑溢血躺在穿上半边身子不能动,连话都说不利索,可神志却是清楚的,老人也晓得家里这么个情况,都不愿意治病了,吵着要回家。
事实上,还不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白开水就着冷馒头,李渔父叹了口气,上哪儿找钱呢?难道又要干回老本行儿了?
“大叔?”莫小言跟道上走,迷糊地瞧见前头有个人,就收敛了放空的心神,不料细瞅了一眼,这还是一“熟人”!
可不就是嘛,别说,她跟这大叔还挺有缘的,就不晓得是善缘还是孽缘了。
莫小言对这位大叔的印象不错,前儿个黄老爷子来医院看她的时候,就说起前几日买的那几样小物件了,经过鉴定,虽说都不是价值太高的东西,但样样都是真品,黄老爷子还提到李渔父了呢,说是介绍了几个杭城的故旧去寻,却没瞧见他出摊,言辞间还有些遗憾。
当然了,莫小言也知道老爷子跟她说这些是为了给自己逗闷子,可从侧面不也说明了李渔父此人可交嘛。
满嘴跑火车那是李渔父这一行的“特色”,这位大叔最初也是如此,可后头,他就不这样了呀,黄老叫人鉴定的时候,顺道也给那十几样小物件估了个价,据说要搁在古玩铺子里,没有个三五万的,都拿不下来。
李渔父刚听到这声招呼的时候,只觉得有些耳熟,却不认为是在喊自己的,认真说起来,他在杭城可没几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