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古氏立刻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瞬间歪楼:“我们娇娇儿真是聪明绝顶!”说着用胳膊肘子捅了捅张氏。语气得意洋洋:“雅澜你瞧瞧,娇娇儿这般聪明,外头那些人的眼睛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居然敢笑话她傻!”
张雅澜:“……”
立在一旁的元宵看了自家姑娘一眼,默默吐槽———是姑娘她自个儿喜欢装傻好不好?她非要装傻。别人又没火眼金睛,当然只会笑话她傻了。
孙妙曦则十分无语,默默的提醒亲娘不要歪理“娘,现在可不是议论我傻不傻的时候!三婶娘留了两封遗书,一封在祖母手里。一封在吴一鸣手里;吴一鸣不是已经公开手上那封遗书,借着完成姑母遗愿的名义,带着两个媒婆上门提亲了?”
孙妙曦一提醒,古氏这才记起正事:“没错,你祖母已经答应他三日后便交换庚帖。”
孙妙曦早料到孙太夫人为了安抚吴一鸣,一定会干脆利落的答应这门亲事,她也不觉得吴氏以死相逼亏了———吴氏和孙三老爷的感情原就很好,早在孙三老爷去世时,她就曾多次试图自我了断殉情;
若不是孙太夫人想要吴氏守节,替孙家再挣一座贞节牌坊,用吴一鸣这个唯一的血亲劝住她,她怕是早就追随孙三老爷而去了。
如今吴一鸣已长大成人,吴氏最关心的便是他的亲事,若是她的死得以替吴一鸣换来孙家今后无可推脱的扶持,她自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走这条路。
大历朝女子的教化,以强调贞洁奇烈为主,且越奇越苦,朝廷赐下的表彰就会越高,从而促成衍生出许多惊世骇俗、不惜性命的节妇。
大历朝律法还明文规定,民间寡妇,三十岁之前夫亡开始守节的,到五十岁不改初衷者,表彰其家族,免其家族杂役;守节守到六十岁的寡妇,则可由当地官员上报,朝廷最高等级可赐予祠堂,次一等也可树立贞节牌坊,以供世人瞻仰。
还有一种情形也能够得到朝廷嘉奖———寡妇先替亡夫守寡十年,十年后不但初衷不改,还殉情随亡夫而去,证明自己既能守节又能殉情,同样可得贞节牌坊一座。
吴氏正好符合最后这种情形,她一投缳殉情,孙家上报给朝廷后,孙氏一族必然再添一座贞节牌坊,声名更加远播。
而吴氏如此大义贞烈、对孙三老爷有情有义,孙家自然不能亏待她的娘家,更不能置她的意愿不理,以免世人说孙家薄情寡义。
吴氏是算准了孙家绝不会让人诟病,才会事先留下遗愿,逼孙太夫人把孙妙曦许给吴一鸣,用那座贞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