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064章 学术研究的痛苦(2 / 3)

策划人生 齐妙 2321 字 2021-08-04

有,汉字输入基本都是用的仓颉输入法——一种他久仰大名,却完全不懂怎么用的繁体字输入法。

在叹息他不介意花时间去学习使用这种输入法,但不是现在之后,唐赫得想起这个仓颉输入法的发明人——“中文电脑之父”朱邦复先生。这是位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为了推动计算机的中文化,不惜放弃天文数字的专利收入,而将他一系列的发明都公之于众,供世人免费使用。

如果不是受累于台湾糟糕的政治环境,令朱邦复不得不远走美国,从而使得整个华人圈都浪费了实现全面性处理中文资讯系统的黄金机会,翌日中文电脑的发展也许会是另一番景况吧?

唐赫得唏嘘了半晌之后,心中一动,打了个电话给正在台湾的吴宇森,让他帮忙留意一下这个朱邦复还在不在台湾。虽然二人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但他相信以朱的名气,应该不是太难打听到。

之后,唐赫得老老实实选择了手写中文版,在电脑上敲英文版。

在编写附录中的参考资料时,他有意无意地加了不少张五常老朋友的名字:比如弗里德曼,比如科斯,都是与张五常同属芝加哥经济学派,且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一代大家。

唐赫得加上这些人的名字,无非是投其所好。其实他的硕士论文原本是专注于金融市场的效率研究,真正引用到的制度经济学著作只有一本:杨小凯的《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正是在写下杨小凯这个名字的时候,唐赫得第一次意识到,他所引用的很多资料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

私心里,唐赫得认为杨小凯称得上当代最伟大的华人经济学家,不止因为他是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内地经济学家,不止因为他独力完成了创建一个崭新经济学派的壮举,更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真正关注现实的学者,是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最深刻最无畏的分析家之一,就像人们在他追悼会上的一句致辞所说:

“在当今中国,我们需要学会像杨小凯那样思考和说话。”

2004年,正当唐赫得热衷于研究制度经济学,被杨小凯那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里大量的数学折腾到吐血时,却骤然听到他因为肺癌去世的消息,年仅56岁。

在网络上追悼他的纪念专题里,在张五常、林毅夫、茅于轼这些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的悼词中,唐赫得大概了解了杨小凯的生平。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张五常在悼词中曾这样说:

“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凯没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种求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