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4(1 / 4)

工业帝国 锦瑟华年 3534 字 2021-08-04

(1)加入WTO过渡期,单个外资机构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多家外资机构累计持股不得超过25%。入世过渡期已结束,27年开始,上述比例限制将不再有效,届时在华设立机构将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对中资银行持股掌握中国金融业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新设机构迅速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将来外资银行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大大高。

(2)财富外流。政府斥巨资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革,包括财政部发行27亿元特别国债、四大资产管公司一万多亿不良资产的剥离、中央汇金公司对中、建、工行注资6亿美元。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改革成果为上市前战略入股的外资机构所分享。

()核心业务流失:外资大举进入将争夺中资银行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贷、资产抵押证券化、代客财和私人银行等核心业务。一旦这些核心业务和优质客户为外资银行所垄断,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各行信用卡中心及其业务多被外来金融机构控制,如;花旗银行/浦发和广发、汇丰银行/交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中行、美国GE公司/深发行、恒生银行/兴业银行,美国运通硬是通过参股工行在我境内顺利发行了运通卡,等等。使用信用卡的信息数据,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流通领域的风向标,这将使国内经济的软胁及薄弱环节显露无遗,我国金融安全由此而受到严重威胁。

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了《外资金融机构管办法》、《境外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办法》和《外资银行管条例》,但对调控很不得力。

世界各国向来都对外资并购持谨慎态度,特别在金融领域,各国更是设置重重关卡,限制外资银行对本国经济的渗透。美国更是设置了重重关卡和苛刻条件。历史上,一些国家盲目过渡开方金融市场已经带来了沉重教训。在国内尚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本国金融业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过度的开放本国金融市场,不但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有害于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导致经济波动和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源。

跨国公司的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如IBM目前同时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作为中国关键经济领域之一的银行业仅由一家外国公司关键产品,又几乎仅由一家外国公司关键产品的服务,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IBM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垄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