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海都是陈渊洋元帅的后人。另外,帝国首辅萧鼎昆的曾外祖父就是陈锦宽的曾叔祖父,陈嗣海的近房堂叔祖父。因此,与帝国海军有着密切关系的三个领导者都与陈渊洋有着血缘关系。
用当时肖定邦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如果白佑彬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今后白佑彬就别想在海军中混了。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不想让“陈渊洋”去受降,卫延年也不会在六月三日的时候让白佑彬把四艘“海洋”级战列舰全都派回扑茨茅斯。即便“太平洋”号出了问题,“大西洋”号也有资格成为受降舰,而不一定要用“陈渊洋”号。
在此情况下,白佑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亲自点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
当然,他不得不考虑因此而承担的风险。
毕竟,“陈渊洋”号是炮击华盛顿的“元凶”,有成千上万的华盛顿居民,以及附近的巴尔迪摩、费城等城市的居民死在了其炮口之下,而当时聚集在华盛顿地区的美国难民又多是来自这些城市。在他们得知前来接受投降的正是杀害他们亲人的那艘战舰时,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情。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调动了几乎一个师的兵力来加强安全警备工作。
上午十点整,美国政府与军队代表搭乘的小艇通过了河面上的封锁线。
此时,白佑彬、余辉宏、杨定方以及帝国驻墨大使陆承文都已换上了整洁的外套,来到了战舰尾部的露天甲板上。
与当初英国投降时的情况一样,投降仪式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十点三十五分,美国代表登上了“陈渊洋”号战列舰。
四份投降书的签字过程非常简单,也非常快。整个过程中,除了随军记者所用相机发出的咔嚓声之外,双方代表都一言未发。仅仅用了十五分钟不到,四份投降书的签字仪式就结束了。随后,美方代表没有按照计划参观“陈渊洋”号战列舰,而是立即登上了送他们过来的小艇,不声不响的离开了。
也许,这是战争史上最简短,也是最简朴的一次投降签字仪式吧。
对白佑彬来说,仪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已经结束了,帝国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帝国陆军的将士不再需要流血牺牲,他们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也享受到通过付出汗水与鲜血,由千千万万帝国官兵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也许,对鏖战了数年的帝**人来说,回家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吧!
只是,一切都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