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号与二号轮机舱是连接在中央二根推进轴上的,因此二座轮机舱紧密的设置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所以美国的工程师在二座轮机舱之间设置了一道厚度达到了八英寸的装甲隔板,以确保任何一座轮机舱被摧毁之后,而不会危害到相邻的轮机舱。另外,轮机舱内的所有管线都在各自的一侧,没有穿透中间的装甲隔板,以确保水密性。
这个设计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阿肯色”号之外,其他“蒙大拿”级战列舰都没有在实战中被一枚炮弹摧毁二座轮机舱。
打到这个时候,“江西”号只击中了对手四次。
也仅仅用了四枚炮弹,“江西”号就使“阿肯色”号战列舰丧失了四分之三的主炮火力,以及一半的主动力。显然,这个作战效率在历次炮战中绝对算得上是最高的。只是,“江西”号的精彩表现,以及“阿肯色”号的垂死挣扎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点半,“阿肯色”号出人意料的向左转向。
这既可以说成是主动送死,又可以说是与对手拼死一搏。
面对逼近的敌舰,“江西”号上的官兵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迅速调整了战术,将瞄准点压到了对手的舰体上。
三点三十四分,“江西”号收获第五个战果。
仍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战果,炮弹打在了“阿肯色”号舰体左侧,距离舰首大概三分之一舰长处,而命中点的左侧就是B炮塔的弹药舱。虽然穿甲弹在打穿了主装甲带之后,仅仅打穿了二道隔舱的舱壁,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弹药舱,但是中弹部位附近的至少十四个隔舱被横飞的弹片打穿。
在接下来的数分钟之内,“阿肯色”号左舷隔舱进水量就超过了一千五百吨!
三分钟后,“江西”号再次收获战果。
炮弹仍然打在了“阿肯色”号的舰体上,且距离舰尾大概三分之一个舰长,也就是在其C炮塔左侧。与前一次一样,穿甲弹在进入|后发生爆炸,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弹药库,却导致附近的十来个隔舱进水,加中了“阿肯色”号左舷隔舱的进水情况,也就导致“阿肯色”号的左倾更加严重。
此时,“江西”号也挨了一枚炮弹。
十六英寸穿甲弹落在了后桅杆的底部,并且在上层建筑内部发生爆炸。随后,“江西”号的火控雷达就失去了作用。毫无疑问,穿甲弹爆炸之后,炸断了连接到火控雷达上的电缆线,或者是传输信号的数据线。
经过损管队员的紧急抢修,大概在十分钟之后,“江西”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