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太宗”号与“内布拉斯加”号打的势均力敌。那么“太祖”号与“新罕布什尔”号的战斗就算的上是一面倒了。
在“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中。“太祖”号有过惊人的表现。可是在战斗后期却完全发挥失常。后来。战舰在接受维修的时候。白佑彬才了解到。该舰的枪炮长与二名主炮炮班的枪炮军官在战斗中负伤。提前离开了岗位。结果顶替的军官没有能够将其战斗力发挥出来。才导致“太祖”号在战斗前后的表现“判若两舰”。
这次。“太祖”号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枪炮长与枪炮军官的原因之外。“太祖”号在换装七十二年型舰炮的时候受到的待遇也有关系。
当时。最先更换舰炮的是“熹宗”号与“安宗”号。然后是旗舰“太宗”号。最后才轮到“太祖”号。结果。因为时间紧迫。工人在安装火炮之后没有进行全面调试。导致“太祖”号九门主炮中。至少有四门主炮在使用前没有进行校准。
可以说。“太祖”号是第1舰队四艘战列舰中状态最不好的一艘。
战斗打响之后。直到八点十五分。也就是在“太宗”号第二次命中对手之后。“太祖”号才收获了第一个“独立”战果。而在此之前。“太祖”号已经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了。且中弹部位距离舰桥不到二十米。
虽然舰长等主要军官都没有在爆炸中受伤。但是也在几分钟之内无法正常指挥战舰作战。这是导致“太祖”号命中率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反。“太祖”号的第一个战果多少都显的无关紧要。
穿甲弹落在了“新罕布什尔”号的舰首。而且在装甲隔舱的前方。只在舰首水线以上部位炸出了一个大缺口。对舰体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伤。其效果与“太宗”号的第一个独立战果差不多。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炮手还没有完全掌握复合穿甲弹的弹道特征。
因为初速更快。前端弹道更为平滑。飞行阻力更小。速度衰减的更慢。所以在相同射程的情况下。复合穿甲弹的飞行时间比重型穿甲弹稍微短一点。在此情况下。炮手在确定提前量的时候。就应该把瞄准点稍微向目标航向的后方挪一点。如果仍然采用重型穿甲弹的提前量。其命中点肯定会偏向目标的前方。
正是如此。四艘战列舰在与对手独自交战的时候。都出现了命中点偏向前方的现象。
打到八点五十分的时候。“太祖”号击中了对手五次。却被对手打中了七次。显然。太祖”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