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双方距离缩短到十三海里的时候。白佑彬长长的松了口气。接着就下达了开火命令。
显然。肖定邦在指挥舰队航行方面。确实非常厉害。
八点不到。第11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几乎同时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了。
当了望员观察到第11舰队里冒起了硝烟。发出炮击警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也是大吃一惊。
十三海里。相当于二万四千米。之前的数场海战已经证明。在这个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对“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威胁并不大。那么。白佑彬为什么要急着下达开火的命令呢?
很快。呼啸着落下的炮弹就解释了斯普鲁恩斯的疑问。
复合穿甲弹的重量。外形。以及弹道与重型穿甲弹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飞行时发出的声响与重型穿甲弹也不一样。或者说。以以往的任何一种四百毫米炮弹都不一样。有经验的官兵肯定能够通过炮弹落下时发出的声响判断出炮弹的种类。
更要命的是。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都将炮口对准了排头的“内布拉斯加”号。
虽然当时白佑彬并不知道排在首位的就是第51舰队的旗舰。但是按照他的命令。四艘战列舰的前五轮齐射都瞄准了一号目标舰。
对斯普鲁恩斯来说。最为幸运的是在其开火还击之前。“内布拉斯加”号没有被击中。
对白佑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显然。枪炮军官对复合穿甲弹的弹道特性还不够熟悉。难免犯错误。另外。复合穿甲弹第一次投入实战。枪炮军官无法根据经验来调整射击参数。只能按照雷达提供的数据。然后依照弹道计算机计算出的结果来调整火炮的仰角。以及提前量。
八点过三分。在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还没有打出第五轮齐射的时候。美军战舰开火了。
仅仅二分钟之后。“内布拉斯加”号挨了第一枚穿甲弹。
当舰长把损伤情况报告上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吓出了一身冷汗。
穿甲弹击中了“内布拉斯加”号前烟囱的左后方。在砸开了露天甲板之后。又穿透了水平装甲。最终在距离一号轮机舱仅仅二道走廊的的方爆炸。虽然包裹在动力舱外面的装甲抵挡住了所有弹片。以及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没有使动力设备受损。但是穿甲弹能够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打穿“内布拉斯加”号二层总厚度超过了二百五十五毫米的装甲。其威力可想而知。要知道。即便是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在同等情况下。都不可能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