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艘快速战列舰返回了本土西海岸的港口进行修理之外。其他几艘老式战列舰全在惠灵顿的造船厂进行维修。当时。哈尔西并没有让受损战舰在努美阿的修船厂进行维修!
由此可见。哈尔西对美军能否守住新喀里多尼亚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随着美军第三舰队撤走。郑恩博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收到情报的当天。卫延年就向郑恩博下达了直接命令。除了实力最弱的第33舰队留下来守卫登陆场。为正在进攻的的面部队提供支援之外。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立即南下。执行封锁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随后。卫延年还电令郭怀平。让在南太平洋上活动的二支破交舰队立即前往塔斯曼海。分别在东北与西北海域负责搜索拦截从新西兰与澳洲大陆出发。前往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运输船队。
直到此时。白佑彬才知道。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破交舰队已经增加到了六支。
新建立的三支破交舰队的主要力量是从六月份开始陆续服役的“海外领的”级大型巡洋舰。该级大型巡洋舰拥有能够与“海龙”级媲美的火力。以及相当的排水量。只是其电子设备不如“海龙”级。而且没有整套舰队指挥设备。因此。以“海外领的”级为主的破交舰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按照计划。在年底之前。海军会将一支破交舰队派往北大西洋。
当然。这些与白佑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十六日。陈锦宽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陆战第五军在埃法特岛进行休整。并且尽快完成占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行动。原本留给陆战第五军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全部编入陆战第七军。由陆少丰直接指挥。驻扎在莫尔兹比港的三个陆军作战师也全部投入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陈锦宽决定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力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安排。随着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主动退缩。加上帝国海军扩大破交与封锁的力度。美军将难以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与作战物资。因此。只要陆少丰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且后勤有保障。就能按期完成攻占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舰队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受损之后。海军难以在年底前发动进攻。
此时。帝国海军名义上在太平洋投入了多达二十艘的快速战列舰。可实际上能够用于作战行动的仅仅只有七艘。其中四艘还在第11舰队。第三舰队仅有三艘。即便到了十月底。随着“松江府”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