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已经被第12舰队的巡洋舰赶出了战场。第52舰队的战列舰就只能利用第12-1主力编队的战列舰在开火时发出地炮口闪光来瞄准目标。
毫无疑问。转向之后。第52舰队的炮击准确率将直线下降。
相反。第12舰队则能保持速度与航向。并且继续由巡洋舰提供照明“服务”。而第52舰队要想用战列舰上的副炮发射照明弹。就必须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以内。即便第52舰队将航线偏移三十度。以保证所有战列舰上地九门主炮都能瞄准目标。也需要至少十五分钟才能重新对第12舰队构成威胁。
十五分钟。足够第12舰队地四艘战列舰创造“奇迹”了。
另外。依照帝国海军情报局提供的“线报”。第二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加强了水平防护。其避弹区的近界扩大到了一万九千五百米。因此。在进入一万五千米地交战距离之前。只要“皇帝”级乙型战列舰能够打中对手。就能够重创对手!
这就是白佑彬一直在等待地机会。
当然。这算不上是战役策划上的机会。而是战术上地机会。是由帝国海军战舰的性能优势。特别是巡洋舰的优势。以及战列舰主炮威力的优势带来的战术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除了具有出色的战局判断能力。以及果断的决策能力之外。还必须掌握战术指挥能力。以及把握战术机会的能力。
耐心的等待。换来的肯定是巨大的收获。
只是。这次等待的时间却有点漫长。
凌晨一点四十分。美军残存的五艘轻巡洋舰撤出了战斗。白佑彬立即换回了遭到重创的三艘轻巡洋舰。并且让四艘战斗力完备的轻巡洋舰重新组编成第1-2巡洋舰编队。最后一艘轻巡洋舰则继续向美军战列舰发射照明弹。
一时之间。战局变得对第1舰队极为有利。
几乎平均每轮齐射都能打中对方一到两枚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当然。这只能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毕竟在二万五千米的距离上。四百毫米穿甲弹几乎不可能打穿“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相反。美军的炮击却完全失去了准头。
战斗打到现在。“光宗”号竟然没有挨一枚炮弹。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中。只有位于第三位的“思宗”号被对方打中过一次。而且损伤微乎其微。根本不影响战斗力。
战斗一直打到凌晨三点左右。第52舰队仍然没有转向。
依照了望员的报告。战斗打到此时。一号目标舰挨了至少五枚穿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