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干掉单独活动的那支敌舰队。再迫使敌人的另外一支快速战列舰舰队前来支援。借此机会干掉对方的第二支主力舰队。最终再杀向登陆场。
如此一来。从始至终。美军都能以优势兵力对付明帝国海
当然。这套战术的关键就是第51-1特混舰队能否成功诱出敌人的一支快速战列舰舰队。以及第51舰队与第52舰队能否隐蔽的前进到伏击海域。
最终。尼米兹采纳了斯普鲁恩斯的建议。
另外。当时斯普鲁恩斯已经是第五舰队司令官了。所以他的意见占据了竹岛的位。
完成战役策划之后。第51舰队就提前离开了珍珠港。负责向敌人施加压力。同时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第52舰队在做好了准备之后。也离开了珍珠港。
随后。第51-1特混舰队在夏威夷岛的希洛完成了组编。并且沿着夏威夷群岛北面的航线杀向了珍珠港。
这个时候。第52舰队则沿着夏威夷群岛南面的航线向西前进。
随后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按照斯普鲁恩斯的预测发展的。
金凯德一方面感叹斯普鲁恩斯料敌如神。另外一方面却心存疑虑。他与白佑彬交过手。知道白佑彬不是那种能够轻易击败的对手。更重要的是。白佑彬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将领。其指挥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也就无法预先判断其可能采取的战术。
这一点。在“彼的里礁海战”中让金凯德吃了很大的亏。
另外。也正是白佑彬的“不确定性”。让欧洲联合舰队在巴拿马湾折戟沉沙。遭受到了最惨痛的失败。
最让金凯德担心的。还是斯普鲁恩斯这套战术中的一个漏洞。
第51-1特混舰队不是主力舰队。而是一支由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舰队。其战斗力远不如快速战列舰舰队。在此情况下。第51-1特混舰队不但不是明帝国主力舰队的对手。甚至不能与敌人交战。
也就是说。在战术佯动的时候。第51-1特混舰队必须要摆脱对手。
如此一来。白佑彬肯定会发现问题。
按照斯普鲁恩斯的说法。即便白佑彬发现了问题。也首先会想到登陆场受到了威胁。因此前出拦截的那支主力舰队必然全速返回中途岛。而斯普鲁恩斯要利用的正是这一点。即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问题是。白佑彬会上当吗?
从莱桑岛到中途岛。需要航行十个小时以上。
即便白佑彬认为登陆舰队受到了威胁。也会立即让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