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不过关。没有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另外。“大和”级的主装甲带并非倾斜设置。
其次就是“武藏”号的主炮难以建造。当时日本用来建造十八英寸(四百六十毫米)舰炮与配套弹药的军工厂已经日本军队炸毁。如果要完成相关建造。将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第11舰队与“大和”号交战的时候。日军的十八英寸舰炮根本没有多大威力。甚至比不上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舰炮。
最后就是“武藏”号的设计并不先进。甚至显的很落后。这就如同德国海军为了给“俾斯麦”级战列舰安装十五英寸舰炮。因为设计能力不够。搞的“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战斗力还不如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一样。如果日本的舰船设计能力很强大。根本就不需要用六万吨的舰体来装载九门十八英寸主炮。
综合这些因素。帝国海军觉的还是花钱建造“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更划算。
海军放弃了。不等于“武藏”号没了用武之的。当时陆战队正在寻求获的火力支援舰。以便在登陆作战中减少对海军舰队的依赖。显然。“武藏”号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舰体庞大。甲板宽大。而且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船台建造。因为不考虑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所以不需要太高的速度。也不需要完全按照海军战舰的标准建造。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陆战队终于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改造过程中。陆战队尽量减少了“武藏”号的装甲。并且将用来防鱼雷攻击的隔舱设置成了弹药舱与燃油舱。动力设备则直接采购了帝国海军为“皇帝”级战列舰研制的锅炉与蒸汽轮机。只是数量减少了一半。从而导致最大速度降低到了二十二节。主炮也换成了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舰炮。这让原本计划安装四百六十毫米舰炮的炮塔显的有点不协调。副炮则选择了帝国海军的二百毫米重炮。一共安装了十二门。另外。陆战队还想方设法的在战舰上安装了四十多门一百七十五毫米火炮。
完成改进后的“武藏”号被重新命名为“友谊”号。
当然。这已经不是一艘“战舰”了。不管按照海军的哪套标准。“友谊”号都算不上战舰。最多只能算的上是支援类舰艇。换句话说。这样的“战舰”就算送给帝国海军。帝国海军也不会使用。毕竟为这样的战舰配备一千多名官兵。那就是在拿帝国海军官兵的生命开玩笑。
只是。陆战队却将“友谊”号当作了宝贝。按照当时的标准。“友谊”号上的火炮顶的上陆战队三个炮兵团的火力。另外。为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