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萧鼎昆将几个盟国的首脑凝聚在了一起。
在元首会议结束的时候。同盟国集团的四个主要成员国基本上达成了交换技术。以及用技术换资源的初步协议。当然。怎么衡量各项技术的价值。以及技术换资源的可行性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多边与双边谈判才能得到解决。相关的谈判工作绝对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特别涉及到几个国家的多变谈判。至少都要花几个月才能达成一致意见。
无论如何。“开罗会议”是凝聚同盟国集团。集中同盟国力量的关键会议。
这次首脑会晤也开启了同盟国集团的深入合作。并且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因为。在会议上。各国首脑不但商谈了交换技术与技术换资源的问题。还重点讨论了同盟国集团的下一步战略走向。与战略安排。为今后划分各主要成员国的重点作战方向做好了准备。战后。正是根据各成员国的重点作战方向。以及在各个战场上的投入比例确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以及世界新格局。
对帝国海军来说。“开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还是萧鼎昆与德国元首的单独会晤。
这次双边元首单独会晤中。确定了三个重要问题。其中有两个与帝国海军有关。一是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未来二到三年内在北大西洋战场上的联合行动。二是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的技术合作。
按照两国首脑与元首达成的协议。在今后二到三年之内。帝国的战略重点将放在太平洋上。力争将战略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在此期间。德国将主要承担对俄作战任务。为了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帝国与德国海军将尽全力绞杀北大西洋上的航线。特别是从美国(英国)前往俄罗斯的海上航线。
按照这一战略规划。帝国将帮助德国设计一种或者二种适合破交作战的主力舰。并且向德国提供相关的技术。同时。德国将向帝国提供用来制造坦克的先进技术。以保证帝国陆军能够在二到三年之内打造出一支能够在西北战场上战胜俄罗斯陆军的强大装甲部队。并且与德国陆军携手击败俄罗斯。
由此可见。当时德国需要两种战舰。
一是强大的快速战列舰。二是大型巡洋舰。
快速战列舰将负责引开英国舰队。并且牵制住英国舰队。大型巡洋舰则负责北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行动。
当时德国正在设计H级战列舰。也就是“俾斯麦”级的后继舰。
按照德国海军的规划。“俾斯麦”级只是德国重振海军军备中的一种过渡型战舰。H级(“俾斯麦”号在德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