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仍然超出了战列舰主炮的有效射程范围。
五点三十分。白佑彬命令第11-2主力编队将航向转到二百四十度。
显然。这一决策的目的是要将迫使第51特混舰队将航向向西偏转。使其进入第11-1主力编队的炮火打击范围。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重新提高到了二十八节。
据第一舰队的战斗记录。这一系列的战术决策都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并没有参谋协助。这在战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东洋系的将领都认为。年仅二十六岁。仅仅参加过几场海战的白佑彬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如此迅速的做出如此多的重大决策。而且这都是非常聪明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段战术指挥中。白佑彬非常有力的掌控着第一舰队里的两支主力舰队。甚至还分别向两支巡洋舰编队下达了伴随作战的战术命令。
不说别的。即便换了祖寿清。也很难像他这样。如臂使指般的指挥第一舰队作战。
只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这一系列的决策确实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另外。以当时的情况看。白佑彬也没有时间跟参谋军官商量。
可惜的是。这次白佑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
如果换成“伊豆诸岛海战”中的近藤信竹。或者“扇岛海战”中的高须四郎。或者“阿根廷海盆海战”中的菲利普斯。白佑彬不但将为帝国海军赢的至少两年的战略优势。还将创造一个海战史上的奇迹。
随着第11-2主力编队迫近。五点五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的航向转到了二百二十五度。
六点整。第11-2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的时候。炮战再次开始。
此时。第11-2主力编队与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概只有一万八千米。同时。第51特混舰队与第11-1主力编队的距离还有二万四千米。
毫无疑问。斯普鲁恩斯选择的转向时机再次准的不能再准了。
与之前的炮战不同。斯普鲁恩斯没有让第51特混舰队降低速度。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打算与第11-2主力编队纠缠。只是。在前十五分钟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都瞄准了第11-2主力编队的首舰。也就是“太宗”号。显然。斯普鲁恩斯已经发现“太宗”号是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为了尽快摆脱第11-2主力编队。他决定孤注一掷。尽快打垮“太宗”号收到消息之后。白佑彬也迅速做出了两个决策。
一是让第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