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炮弹?
以白佑彬以往的指挥方式,恐怕他早就下令开火了。
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两艘战列舰上。此时,两艘战列舰地主炮身管寿命都不到一百枚。感觉到金凯德不好对付之后,白佑彬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如果过早开火,打到最后很有可能出现意向不到的情况。
当然,先敌开火,先敌命中肯定是舰队指挥官首要考虑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的决策让很多参谋都不理解。
另外。白佑彬掌握的一份情报也对他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即“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按照当时帝国海军情报局提供的相关情报,“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对应四百毫米穿甲弹地避弹区为一万九千五百米到二万五千米。
只是。白佑彬并不知道,这份情报针对的是四百毫米普通穿甲弹,而不是重型穿甲弹。
毫无疑问,白佑彬只是想让距离再缩短一点,在更有把握的情况下开火打掉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万幸的是,这次他遭遇的是一批“菜鸟”。
美军的炮击偏得有点离谱,特别是在“东海”号与“南海”号分头进行战术机动之后,靠光学测距仪瞄准目标的美军炮手不但无法迅速捕捉到目标,还难以让炮弹落到两艘战列舰附近。
美军的前五轮齐射,竟然没有一枚近失弹!
二点二十五分,距离缩短到一万七千米的时候,白佑彬下达了两条命令。
首先是将航向转到三百二十度,其次是向美军战列舰开火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