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
虽然海军上将级的指挥能力不如海龙级,但是也能充当破交舰队的旗舰。
问题出来了,帝国海军第一批订购了八艘海军上将级,加上之前的四艘海龙级,一共可以组成十二支破交舰队,十二艘海外领地级正好分配给十二支舰队,可是二十四艘鲨鱼级明显不够分配!按照一支舰队六艘战舰计算,每支舰队就需要四艘鲨鱼级。也就是说,帝国海军至少还需要二十四艘与鲨鱼级类似的大型巡洋舰。
采购更多的鲨鱼级不是不可以,只是其很多小毛病让帝国海军觉得必须改进。
不说别的,联动推进系统就过于标新立异了,其维护起来相当麻烦,严重制约了鲨鱼级的出勤效率。另外,海军上将级采用了通用巡洋舰的自给保障标准,那么配合海军上将级的大型巡洋舰也应该采用类似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因此,在七十五年(43年)三月份,也就是海军上将级的设计方案提交给海军之后,海军就提出了设计一种类似于鲨鱼级,能够伴随海军上将级作战的大型巡洋舰。条件只有一个,必须拥有与海军上将级相近的自给保障能力。
当时,江南造船厂正在忙着完成海军上将级的设计工作。
这一设计工作最终交给了青岛造船厂。青岛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威海造船厂设计了帝国海军第一种通用巡洋舰,在战舰自给保障设计上的功底非常雄厚,所以在威海造船厂的帮助下,青岛造船厂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式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如同海军上将级大量采用了海龙级的设计理念一样,青岛造船厂设计的蛇级大型巡洋舰也大量采用了鲨鱼级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的改进之处就是对舰体上的一些开口做了改变,并且增加了用于自给保障的设备。
经过海军的审批之后,青岛造船厂在七十六年(44年)三月份就完成了细节设计。
当月月底,海军首先向四家造船厂下达了八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蛇”级大型巡洋舰。随后,在逐步提高海军上将级的建造数量之后,海军分两次向六家造船厂增订了二十四艘,使该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总量达到了三十二艘。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24500吨,满载排水量:28850吨,最大排水量:32750吨;总长:224.7米,水线长度:217.8米,型宽:24.7米,吃水:9.8米;定员:928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