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熟悉、掌握与理解新的战术标准就让工程师费了不少的时间。特别是理解,如果不能理解海军提出的战术标准,就不可能设计出让海军满意的战舰。
如此一来,功臣级的设计工作一直拖到了七十一年(39年)初。
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不得不继续订购松花江级,并且让几家主要的造船厂建造按照旧标准设计的省会级。毕竟,战争期间不可能让造船厂停止建造工作,只要船台空出来,就要立即建造新的战舰,没有让造船厂空着船台等待新战舰完成设计的理由。
在熟悉与理解了海军的新战术标准之后,造船厂的工程师发现,新标准下的设计工作反而轻松了不少。比如,以往工程师只能与海军讨价还价来确定新式战舰的一些主要性能,现在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新标准对战术性能的要求更加明确,所以只要按照新标准设计,就能让海军接受。
只是,这次跑在前面的不是崇明造船厂,而是威海造船厂。
当时,崇明造船厂正被省会级的几轮设计工作与改进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法抽调足够数量的工程师来进行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结果,这让崇明造船厂失去了设计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巡洋舰的机会,也因此而损失了至少三千万金元的设计收入与专项收入。
威海造船厂为了能够赶超崇明造船厂,也拿出了血本。
据悉,当时威海造船厂花高薪从其他几家造船厂挖来了几名高级工程师,为此还与崇明造船厂、湛江造船厂对簿公堂,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威海造船厂向两家同行各赔了三百万与二百五十万金元,才达成庭外和解,结束了这场闹剧。
威海造船厂的“高投入”,换来的是“高回报”。
七十二年(40年)初,功臣级的设计工作就完成了,而且一次性通过了海军的审核。
只是,海军对一些比较前卫的设计并不感冒。
比如,最初的设计中,威海造船厂准备为功臣级配备的是一百七十五毫米口径的主炮,并且采用了联动推进系统,安装了自动弹药补给输送装备等等。
同时,海军另外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计却非常感兴趣。
比如,采用整体吊装的蒸汽轮机,新的弹药补给方案,油舱管道自动疏通系统等。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战舰的使用效率,降低后勤维护与保障的难度,提高其持续作战能力,以满足海军新的战术标准。
可以说,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让威海造船厂赢得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