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不一定要用散装货轮来改装为火力支援舰。
经过工程师的详细评估,最终确认,在油轮上也可以安装火箭炮。办法非常简单:用钢板封死油舱,将油舱改装为弹药舱,然后将火箭炮的发射器固定在甲板上,并且在其四周增设防热隔层就行了。
最终的试验证明,工程师提出的这一办法完全可行。
当然,细节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弹药装填问题,就需要在甲板上增设几条弹药提升通道,并且安装配套的装填工具。
只是,相对于安装重型舰炮的火力支援舰来说,用游船改造而成的“火箭炮型火力支援舰”就太简单了。
确定没有技术上的难题之后,陆战队立即征召了十二艘油轮。
这批油轮的改造工作都在七十五年(43年)之前完成,并且被编入了火力支援舰队,参加了进攻莫尔兹比港的战斗。
实战中,其表现非常抢眼,特别是在陆战队上岸之前的火力压制中,其发挥出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友谊”号火力支援舰,达到了完全令人无法相信的效果。
有了如此好的成效,陆战队立即增加了十二艘的订单。
当然,征召的仍然是油轮,而不是散装货轮。
最终,这批火力支援舰一共达到了二十四艘。
后来,随着登陆战役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火力支援舰被编成了一支新的火力支援舰队,专门负责登陆前的火力压制行动。
因为该级火力支援舰的首舰为“海洋之星”号油轮,所以用其名字为该级舰命名。
当然,因为当时用来改进的油轮型号非常繁杂,所以该级火力支援舰的性能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海洋之星”号有24座十二联装火箭发射器,一次能够投掷288枚火箭弹。而“大洋落日”号装备了16座二十四联装火箭发射器,一次能够投掷384枚火箭弹。另外,这些火箭发射器的口径也不完全一样,“海洋之星”号的是180毫米,而“大洋落日”号的是240毫米。
由此也能看出,帝国海军陆战队在改造火力支援舰的时候,真有点饥不择食。
当然,“海洋之星”级的出现,也让陆战队获得了一种空前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从而彻底的改变了火力支援舰队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