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术性能,从而适应不同的战术需要。
比如,为船队护航的驱逐舰需要更强大的火力对付敌人的袭击舰,需要更远的续航力才能伴随船队跨海越洋,需要更好的适航能力才能在每一片海洋上航行,需要更好的长波电台才能与后方基地随时保持联系。因此,护航驱逐舰就强化这几项性能,将其他不必要的性能尽可能的减弱,以降低成本。
另外,伴随主力舰队作战的驱逐舰需要更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以攻击敌人的主力舰,需要更快的速度以躲避敌人的炮火,需要适当的活力以对付敌人的驱逐舰,而通信,续航力以及适航力都不是首要考虑的性能指标。
当然,为了减轻后勤保障压力(这是控制成本的必要因素,一艘战舰在全寿期内,其后勤保障费用几乎相当于最初的造价,因此帝国海军所说的成本,不仅仅是造价,还有全寿期的保养成本),不同型号的驱逐舰的基本设备必须统一,且所采用的武备也要统一,只是各种武器的数量不一定相同。
按照这一思路,南京造船厂设计出了一种超时代的驱逐舰。
当然,帝国海军对这种设计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一种舰体上搭配不同的武备,从而具备不同的战术使用价值的驱逐舰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满足未来海战的需要。因此,帝国海军首先订购了十二艘舰队型,并且将其命名为“风”级驱逐舰。
其主要性能(舰队型):
标准排水量:2050吨,满载排水量:2600吨;总长:115米,型宽:11米,吃水:3.0米;定员:315人。
航速:37节,续航力:3500海里/14节。
主炮:5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鱼雷:2座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表面上看起来,舰队型风级驱逐舰的性能不如波级。
比如,火炮只有5门,而不是8门,而且还倒退回去,采用了单装炮塔。可是,风级采用的是七十一年型速射炮,其弹药投送能力不但不比波级差,而且还比波级高出了大概百分之二十五。
另外,舰队型在关键部位安装了适当的装甲,使其在面对敌人的驱逐舰时,有更强的防护能力。比如,其主机舱与锅炉舱的装甲足以抵挡130毫米口径,或者五英寸口径的穿甲弹,其舰桥也有相当的装甲保护。
如此一来,舰队型风级驱逐舰的战斗力明显超过了当时所有潜在敌人的驱逐舰。
显然,海军对这种驱逐舰的性能极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