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战争结束前建成,并且争取在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正是如此,四艘建造难度比崇明岛级大得多的南海级战列舰的建造周期比崇明岛级还少了几个月!当然,很多关键技术在此期间陆续取得突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说白了,如果没有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这四艘战列舰最多只是放大版的崇明岛级。
“南海”号建成时:
标准排水量:30500吨,满载排水量:33800吨;总长:187米,型宽:30.5米,吃水:5.9米;定员:1154人。
锅炉:6台五十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五十年型蒸汽轮机,功率:6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5节,续航力:12000海里/10节。
主炮:8门五十年型400毫米/L45型舰炮(4×2),副炮:12门五十年型150毫米L47型舰炮(6×2),速射炮:12门五十年型100毫米/L50型舰炮(6×2)。
主装甲带:220-380毫米,装甲隔舱:200-350毫米,甲板:75+85毫米,炮塔:200-470毫米,炮座:380毫米,司令塔:220-470毫米。
相对而言,南海级战列舰的各项性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服役的众多战列舰中绝对是最优秀的。
火力方面,南海级全面超过了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战列舰,甚至不比英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纳尔逊级差。更是大幅度超过了美国海军在战争结束前服役的新墨西哥几,以及在战后服役的田纳西级,即便与美国在战后建造的科罗拉多级也丝毫不差。
速度方面,南海级一改帝国海军战列舰速度慢的“特点”,跟上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速度,比复仇级还快点,更是大幅度超过了美国海军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建造的快速战列舰之外的所有主力舰!
防护方面,南海级更是各型战列舰中最优秀的,即便是与一向注重防护的美国海军的主力舰相比,不但不逊色,反而在某些关键部位更为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南海级的排水量只有30500吨,而美国海军的新墨西哥级为32000吨,田纳西级为32300吨,战后开工建造的科罗拉多级达到了32600吨。英国海军在战后为对抗南海级而建造的纳尔逊级更是达到了33313吨(同级的“罗德尼”号为33730吨)。
显然,这一点足以体现出帝国在设计建造战舰方面的领先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