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崇明岛级最大的遗憾就是,400毫米主炮的研制工作仍然大大落后于战舰的建造进度,让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退而求其次的用350毫米主炮武装崇明岛级战列舰。
实际上,当时美国在开发十六英寸主炮,以及英国开发的十六英寸主炮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主要就是超大口径主炮对身管材料,旋转机构,乃至与火炮所设计到的各种设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大大提高了研制难度。
最终,江南造船厂不得不用四座三联装350毫米主炮炮塔取代了原先计划的四座双联装400毫米主炮炮塔。可以说,这是崇明岛级最大的遗憾!
以当时的标准,在其他方面,江南造船厂几乎将崇明岛级打造成了一种“完美”的战列舰。
标准排水量:25000吨,满载排水量:29400吨;总长:175.4米,型宽:29米,吃水:9.1米;定员:1182人。
锅炉:8台四十七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四十七年型蒸汽轮机,功率:49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4节,续航力10500海里/10节。
主炮:12门四十五年型350毫米/L50型舰炮(4×3),副炮:12门四十七年型150毫米/L47型舰炮(4×3),速射炮:12门四十七年型100毫米/L50型舰炮。
主装甲带:200-350毫米,装甲隔舱200-350毫米,甲板:75+85毫米,炮塔:150-45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200-450毫米。
毫无疑问,崇明岛级的各项性能基本上都超过了美国同期建造的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防护方面远远超过了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战列舰,火力投送能力也超过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另外,崇明岛级还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采用炮塔副炮的战列舰。在后来的实战中证明,安装在炮塔内的副炮比炮墩副炮的作战效率高得多,这一设计也成为了后来帝国战列舰的标准设计。
毫无疑问,帝国的工程师将崇明岛级25000吨的排水量发挥到了极限。
可以说,在同等排水量的战列舰中,没有一种的战斗力超过了崇明岛级。即便是比崇明岛级多了6400吨的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也最多与崇明岛级打个平手。
遗憾的是,崇明岛级的建造周期比海军规定的多了接近半年,结果错过了好几场关键的海战。在其完成训练之后,只来得及参加“爪哇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