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刘冕犹豫了一下。拱着手低下头来。“微臣不敢说……”
“你就说吧。”武则天倒是显得极为耐心。谆谆善诱般道。“朕要是不把你股肱心腹。也就不会问你这些问题。既然问了。也就不会计较你如何回答。请畅所欲言。朕很想听真话。”
“是……”刘冕鼓起勇气般道。“其实众人皆知。在陛下的诸多子侄之中。品德才学姑息不说。潞王贤的威望名声一向是最好的。俗语道盛世立长乱世立贤。但陛下立储与所有人都不一样……陛下革李唐之命开创武周。继承人的人选值得三思。潞王贤的确贤明能干而且声望卓著。但他所代表的是旧有的李唐派系与仕族门阀。一直以来。潞王也是这派人的精神领袖。倘若陛下立潞王贤为储。意思便是陛下仍然活在李唐的阴影之下。连所选的继承人都是李唐的嫡系传人。这……对我大周的威望与国体来讲。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
“甚善!此论甚高。与朕不谋而合!”武则天君心大慰。拍了一掌桌几朗声道。“朕何尝不是心如明镜。知道朕的这些子侄当中唯潞王最是堪用。但正如你所说。虽然他已经和朕站在了同一阵营对朕忠心耿耿。同时也是朕登基的大功臣。但是。有些事实是不容改变的----我大周是不可能立李唐的嫡系传人为太子的。相信贤儿也会理解为娘的苦心。天官。你与贤儿莫逆之交。有些话朕不好当面跟他说。就由你代传了。这一层意思。朕希望你能委婉的传达给他----还有。最重要的是让他不要有什么怨恨之心。”
“微臣。谨遵圣旨!”刘冕不敢含糊。正色施礼领了诺。
“不愧是朕的股肱心腹之臣。目光如炬深得朕心。”武则天嘴角轻扬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轻点点头。“你继续说吧。为何要立太平为储?”
“其实……倒不是太平公主有多么合适。只是因为。其他人比她更不合适而已。”刘冕很无奈地说道。“陛下的其他子侄当中。武姓之人以梁王为首。既然梁王都不太合适了。其他人更不必论;剩下相王旦与庐陵王显……庐陵王当年犯下大错至今贬废在外。恐怕不太合适突然调回来立为太子。剩下一个相王旦……微臣认为……”
“认为什么?”武则天平静的道。“朕可以告诉你。现在朝堂之上拥护相王为储的呼声很高。”
“呃。这……”刘冕低着头。小心翼翼道。“微臣一己掘见。无法与满朝诸公地高论相提并论。那便不说了吧。”说。朕就是想听听不同的意见。想听最真的真话。”武则天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