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他们不担心张浚和赵鼎能闹出什么幺蛾子。相
反还可以二人的职位营造出重臣支持小皇帝,维护临安的氛围来,有利于稳定局面,所以便答允了。轮
到韩世忠和吕颐浩的时候,韦太后和庆国公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可操之过急。毕竟徐还的大军还在淮北,暂时没有切肤之痛。
韩世忠和吕颐浩暂时不会有投敌之嫌,留下二人可以适当制衡秦桧和张俊,保持皇家安稳和适当的自主性。毕
竟二人在苗刘之变有过护驾之功,相对能有一些信任在其中。
秦桧对此自然是恼怒非常,明里暗里讥讽妇人短视,可是能怎么着呢?自古以来,哪怕是危难之时,内部不靖,争权夺利,祸起萧墙也是常有的事情。
眼下某些方面,他需要韦氏的支持,彼此算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必须有所妥协,只能暂时退让。当
然了,他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必须密切关注,加紧部属。一旦淮南或江州有变,或是吕颐浩与韩世忠二人有异动,就立即动手。秦
桧心里很清楚,单单靠临安的力量,无法抵挡徐还的进攻。唯一的办法便是倚靠江南实力和长江天险,尽力拖延。
一个希冀出现什么转机,另一个便是等待,等待北方的支援。希望金国内争能够早些结束,挥军南下,南北合作共同对付徐还,否则谁都没有胜算。
当然了,如果等不到那一刻,得为自己留后路才是。
……有
道是唇亡齿寒,张浚和赵鼎的经历,韩世忠都看在眼里。他很清楚,自己迟早也会有这一天。
张浚和赵鼎有没有和高阳王府联系他不确定,但自己却是实实在在早就绑在一条船上了。自
己儿子和徐家小娘子的婚约,柔福帝姬逃亡时暗中相助,以及近日传递吴皇后血诏。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隐秘,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临安若有风闻,岂会放心自己?好
在已经在镇江经营多年,颇有根基,也不是他们想动便随意能动的。更好的一点是,妻子有护国夫人的身份,一直带着儿女陪在自己身边,没有人质在临安,不至于投鼠忌器,有所掣肘。不
过当前这等局势,所考虑的绝不仅仅是自保,也要考虑未来。临安靠不住,决裂是迟早的事情。
洛阳那边倒是有联系,单单是凭借姻亲关系,将来便能站住跟脚。但也只是站住而已,想要站稳,甚至有更高的地位,功劳和贡献永远是最重要的。且
不说为了自己,单单是为了自家儿子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