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的金军身上发现了永安陵的随葬品。
换句话说,这些金军参与了盗掘大宋皇陵。
是可忍,孰不可忍,宋军将士闻听此事,义愤填膺,一时间脱离掌控,径直杀入了偃师县。
金军不得不被迫迎战,宋军之间暂时休战的局面被打破。
本来就是败军,且无心作战,哈萨里很快便败下阵来,损失惨重。他也清晰发现一个事实,宋军似乎不是义愤之下偶然来袭,更像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进攻。
反常!
哈萨里一边组织撤退,一边立即将消息禀报给了四太子兀术。
兀术也被宋军的反应惊了,一反常态啊!
以前但凡只要说是休战,停战,宋军都会乖乖的,噤若寒蝉,唯恐惹怒金军,这才怎么反过来故意找茬?
是不想和谈?还是想要战场上占据主动,为和谈争取更多筹码?抑或者是别的什么可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冲突,岳家军摆明了有备而来,战场上的表现是一方面,拿盗掘皇陵说事才是关键。
金军盗掘大宋皇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早几年南下时的手笔,该抢的差不多都已经抢完了。
当时徐还和柔福帝姬南归时,就曾在永安皇陵伏击过金军,维护过哲宗皇帝和邓国公主的陵墓。
这几年,皇陵已经没什么好抢的。至于眼下这个特别敏感时期,和谈是金国第一要务,岂会愚蠢到在宋国皇陵上有所动作?
那些所谓的随葬品,应该是早年出土的旧物件,宋军心里应该清楚,却以此说事,显然居心叵测。
难不成是岳飞有什么非分之想?
兀术不免有些担心,他虽有心停战,但岳家军大举来犯,岂能无动于衷?
金国虽然有意将黄河以南土地归还宋国,但那是和谈之后……若是和谈之前,两京被岳飞拿下来,金国可就真的有些被动了。
无可奈何,迎战是必须的。或许打不赢,但必须想办法尽量将岳飞拖着,拖到和谈结束。
或者……
兀术想了想,立即修书一封,给前往临安和谈的韩昉送去。
……
韩昉,金国礼部尚书。
职位或许算不上特别高,但韩昉的另一外一层身份却让人格外羡慕,谙班勃极烈完颜旻的老师。
相当于大宋的太子太傅,教授储君为帝之道。
这等职位,非同寻常,将来可是帝师之尊,身份地位岂是寻常人可比?加之韩昉有才华,交际能力强,出使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