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从臣子中寻找背锅侠,吕祉是直接责任人,如果不是他事不机密,何至于此?
可吕祉已经死在淮西,还能说什么呢?
不好意思,那么责任人只能是张浚。
宰相的设置,除了总览政务之外,一个责任就是替皇帝背锅。
恰好吕祉是他张浚举荐,淮西王德与郦琼相互检举,也是他在处理,结果却出了这样的事情,身为右相和都督,岂能没有责任?
而且有人刻意将这个责任放大了。
本来是突发意外,张浚需要负的只是个领导责任,可朝野突然有人弹劾张浚——识人不明,任用私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乃是淮西军便的罪魁祸首。
理由正是岳飞的毛遂自荐,岳飞认为淮西情况复杂,非等闲之人不能够妥善处置。
放着岳飞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将不用,却启用了都督府文官出身的吕祉,这不是识人不明,任用私人是什么?
岳飞曾经亲自前去建康找张浚沟通此事,可是张相公听不进去,无情拒绝,这不是一意孤行又是什么?
确实存在的事情,被人拉出去大做文章,张浚根本无从辩驳。
因为岳飞也曾为此事上疏,官家赵构也否决了,但朝臣们似乎集体失明了一般,全都忽视了这个事实,全力攻讦张浚。
皇帝不能有错,张浚那番表面拒绝,实际维护岳飞的良苦用心又不能宣之于口,只能默默吞下这颗苦果。
赵构心知肚明,此事并非张浚一个人的错。
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总需要有个人出来承担责任,平息民愤,安定人心。
为了维护自己的圣明形象,只能委屈张浚了。
罢相!
这是必然之举,也唯有如此才能以谢天下。
张浚被罢相,吕颐浩远在淮水,与韩世忠苦心维持千疮百孔的淮水防线,防备随时可能突然南下的刘豫。
政事堂执掌中书的相印自然而然顺位落到了秦桧手中。
这个大奸臣,终于在逢迎媚上、卑劣运作,以及些许运气因素下,登上了大宋相位。
徐还听说消息时,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淡淡一声叹息。
哪怕蝴蝶效应,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改变,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
淮西军变!
一系列的猜忌与权术斗争斗志的结果,大宋的朝廷的行径实在让无力吐槽,酿成了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作为一个皇帝,赵构的心胸太狭窄了。这样的人执掌天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