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望一落千丈。
使得这支寄予厚望的力量偃旗息鼓,周烨狼狈不堪,若非脸皮足够厚,早就羞愤自杀了。
经此一役,其他言官难免畏惧,从此之后,恐怕再也不敢轻易弹劾攻讦徐还。
看似徐还陷入旋涡,沾了一身脏水,貌似丢掉了所有的官职,但实际上也获得了莫大的好处。
毕竟罢官只是暂时的,以其秦国公、辅国大将军的身份,重新起复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前线发生战事时。
不,决不能让徐还再回来前线。
好不容易将猛虎关回笼子里,岂能再放虎归山?
言官们这条路不行,只能另辟蹊径了。
不过也并非全无收获,今日那些兵痞被斩首,还有那首流传的打油诗,张俊颜面尽失,处境不堪。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想必他不会善罢甘休吧?
秦桧暗自冷笑,往后应该有合作的基础,这很重要。
毕竟,张俊是捧日军指挥使,临安城防将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巨大作用。
还有,事情闹腾这么大,皇宫里的官家难道就完全无动于衷吗?
……
临安城里,近几日风波不断,赵构一直在冷眼旁观。
失控!
这是赵构最大的感受,明明在朝堂上已经惩戒过徐还,息事宁人,但言官们依旧不依不饶,闹出了很大动静。
居然有伏阙请命的打算,开什么玩笑?
这不是故意给自己找麻烦,添堵吗?
徐还乃是刚刚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威望甚高之人,倘若因此受罚,军中将士会怎么看?
危亡之际,无论如何都不敢寒了功臣将士之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但若置之不理,岂非显得自己这个皇帝不纳谏?不秉公持重,还有纵容妹夫之嫌?
只会有一个结果——骑虎难下。
身为臣子,不为主上分忧也就罢了,还故意添堵,是以赵构对御史言官们,推波助澜之人的做法十分不满。
与此同时,也惊讶徐还在民间的威望。
文澜阁对舆论影响竟然如此之大,竟然有那么多百姓愿意出面为徐还说话,险些用口水淹死御史。
啧啧!
赵构吃惊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妹夫。
有人说他恃功骄纵倒是不见得,但他的功劳和威望确实有点高,虽不至于到震主的地步,但隐约已有威胁。
这次倒是个不错的机会,罢官革职,让他远离朝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