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迫不及待的察哥没有给宋军喘息的机会,立即发动进攻。
以逸待劳,又有骑兵优势,察哥笃定能一战功成,信心满满。
可是他忘了,或者说低估了徐还。
一个能够击败多位金国将领的统帅,尽管年轻,但绝不会鲁莽草率。
明知西夏大军在此严阵以待,等候多时,而宋军劳师赶来,难免疲惫。
这等情况下,立即开战,宋军岂能占到便宜?
但徐还还是这么做了,只能说明一点,他有所凭恃,而察哥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两路大军就这样在渭水畔遭遇了。
察哥在战车上瞧见宋军的阵势后,有那么点意识,低估了徐还,宋军的战阵排列比想象的更为严密。
这是徐还从岳飞那学到的,此战不同于以往的奇袭,而是正面阵地交锋,那战阵排列的作用不言而喻。
宋军整齐列阵,两翼还有骑兵穿梭护卫,人数虽然不多,但足以防备西夏骑兵突然从两翼包抄掩杀。
貌似毫无破绽,但察哥盯着宋军队伍瞧了片刻,随即一声冷笑。
他有办法,有个大杀器正好派上用场。
铁鹞子!
始于李元昊时代,最早是国主的护卫、仪仗,属重装骑兵。
后来发展冲锋陷阵的主力,时常用作突破敌阵的“前军”,比如眼下,正好派上用场。
徐还也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交手,西夏人便搞出这么大的手笔。
西夏铁鹞子与辽国铁林军、金国铁浮屠,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三类重装骑兵,战力非同一般。
几次与金军交战,尚未见到铁浮屠的踪迹,兴许尚未成军,或者暂时并未投入作战。
眼下倒是先与西夏铁鹞子遭遇了,徐还倒是饶有兴致,立即想起了郾城之战岳飞对付铁浮屠的办法。
上砍骑兵,下砍马腿。
这是一个招数,而且还有个极为有利的因素——天气。
六月天,骄阳似火。
穿着单衣轻甲赶路都会汗流浃背,重甲重装的铁鹞子会是什么境遇可想而知,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适当的拖延,便足以让铁鹞子战力下降。
不过徐还并未打算如此,天气太热,速战速决,对大宋将士也有好处。
更重要的是,他要一战摧毁西夏最强悍的精锐,从而打击西夏的嚣张气焰和信心。
故而当铁鹞子列阵而来的时候,大宋前军盾牌掩护,列阵营地,然后是一排排战车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