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〇七章 先条件,后结果(2 / 3)

反对,眼下战局好似对大宋有利,但谁能保证接下来会怎样?

北伐是长久之计,岂能因一时得失决定策略?

纵观过去多年,宋金交战败多胜少,不能因为最近几场带有侥幸因素的胜利,就这般狂妄自大,贸然行事。

虽说徐驸马在关中大胜,但是荆襄岳飞却迟迟没有进展,淮水沿岸则完全是被动防御。

金国若完全放弃关中,三路大军聚集于中原,徐还与岳飞联手,就一定能夺回来吗?

胜败未知,后果难料。

即便战胜,想必也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伤亡与代价,中原之地也免不了生灵涂炭,成为焦土。

说到底,损失的都是大宋,何苦来哉?

因此而拒绝和谈,不要金国拱手送还之地,实属不智之举。

若是战败,后果就更不敢设想了。

徐还与岳飞乃是大宋最重要的两路主力,若是折损在中原,北伐将彻底无望。

若金军趁势反扑,淮南、江南复有危机,建炎三年,天子逃奔海岛的经历,谁也不想有第二次。

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见好就好吧!

如今的局面,已经被建炎三年时好了许多。

虽说收复故土是责任,可徐徐图之,从长计议。

绝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因此危及大宋仅剩的半壁江山,与苟延残喘的朝廷。

也不想想靖康之祸是怎么来的?

若非早前大宋朝野心心念念收复燕云,贸然出击,与虎谋皮,何至于今日地步?

甚至有人将之与赌徒之举相提并论,不能因为输了钱,想要翻本就冒险,最终再把残存的本钱也输,血本无归可就抓瞎了。

如今,金国不过是暂时失利,本身依旧是庞然大物,国力强盛,兵锋强大。

大宋尚没有与金国争锋,一决胜负的实力。

理由很多,貌似也很充足。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如今局面还不错,要珍惜,见好就收。

至于北方的土地,反正已经丢掉了,暂时收不回来似乎也无伤大雅,何必念念不忘,让江南也没好日子过呢?

虽然没有明言,但很多人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朝堂之上,为和谈之事吵的不可开交,沸反盈天。

皇帝赵构不免眉头大皱,他暂时不好表明态度,这时候都需要有人站出来,让百官冷静一下。

赵构的目光投向了两府的宰相,枢密院赵鼎的态度很明确,是主战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