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七四章 大器何必晚成(2 / 3)

都中了进士,区别是何栗成绩更好,高中状元。虞祺只担任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等寻常职务。

何栗则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最终官至仆射,成为大宋宰相。

也正是因此,靖康时,何栗也被金军掳去,身陷北地,鲜有消息。

众所周知,徐还是从北方逃回,兴许他在北方见过何栗,听说过虞祺乃至虞允文。

无法求证,但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虞允文低声道:“何相公与家父有同乡兼同窗之谊,时常通信,何相公身陷北庭后,家父时常哀叹,思念,也不知……”

“何相公已然…”

徐还摇了摇头:“此事就不要告诉令尊了,免得他难过。”

消息是辛赞打探到的,若非死无对证,徐还也不会随便拿“何栗”出来做挡箭牌。

“是!”

虞允文轻轻点头,鼻头微酸,眼眶也有些许泛红。

看样子他不仅认识何栗,兴许还得过何相公教诲,是有感情的。

也许他后来成为柱国之将,在采石慷慨激昂的那颗种子,就是何栗种下的也未可知。

搞清楚来龙去脉,苏范释然了,笑道:“原来如此,虞公与家叔同在泸州潼川府为官,两家也算是世交。

我在家中赋闲无事,虞公便将允文送来,随我一道读书。几年下来,年岁渐长,帮着办些事情,甚是妥帖。

要不这样,此番就让允文留在成都府,协助若彤处理一些事务,如何?”

“虞郎君一表人才,无论是家学,还是先生教会,想必肯定才学出众,胸有大志,从商岂非太浪费了?”

徐还笑道:“不如这样吧,我身边尚缺个亲随,处理些许细枝末节的杂事,不知先生可否割爱,虞郎君可愿屈尊?”

必须留下虞允文!

徐还心中起了惜才之意,虽说虞允文而今只是个青年,尚未历练,成为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

然既能成为栋梁,必是可造之材,必有其非凡之处。

徐还打算将其留下,亲自培养雕琢,让其早日成才,发挥价值。

出名要趁早,既是大器,何必晚成?

苏范适才之言,本就是试探,或者说以退为进。

某种程度上,虞允文算是他的学生,才能出众,寄予厚望。

虽说黄若彤的生意不同往常,能大赚大钱,但士农工商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经商终究是小道。

入朝为官,纵横捭阖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