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仪同三司,某某大将军。
再往后……
正常情况下,大宋的臣子生前封王是不可能的,职爵高到一定地步,也就意味着危险。
功高震主,不能不防。
蜀中!
看到让自己率兵入蜀的诏书与枢密院调令,徐还嘴角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想瞌睡就送枕头,很及时,也舒坦。
尤其是听闻此乃是秦桧提议之后,徐还便忍不住想笑。
想来大奸臣本身是不安好心,不怀好意的,不过恐怕要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仔细说起来,真不知该如何“感激”他呢!
诏书下达,可以名正言顺入蜀。
不过在此之前,岳州还有一些事情要安排,说好的庆功宴是绝不能少的。
毕竟荆湖将士辛苦了大半年,眼看着又要投入苦战之中,没有一点慰劳和鼓励实在说不过去。
岳阳楼整修已然完毕,所以这场庆功宴就设在楼下城门下,三军将士齐聚于此,喝酒吃肉,热闹庆贺。
主帅和岳州将官们则在城楼上设宴,一边欣赏壮美的洞庭湖光山色,一边饮酒道贺。
将官们纷纷举杯,向徐还和岳飞祝酒道贺。
眼前二位年岁都不大,却都已经是国公,而今又都被委以重任,前程不可限量,自然要多加恭维,甚至是巴结。
这点小心思,徐还完全理解,欣然接受。
虽说要离开岳州,但与此间将官保持良好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入蜀之后,在粮草物资方面少不得需要东边的一些支援。
虽说枢密院和三司已经同意,成都路转运使治下财税首先调用,作为川陕之战军饷,但战事旷日持久,唯恐不足。
到时候若是调拨,肯定是就近原则,荆湖也是鱼米之乡,少不得多加仰仗。
有道是小鬼难缠,万一到时候这些地方官使绊子,或是有意拖延耽误大事,多不划算?
再者,徐还是想成大事之人,必须尽量团结力量,争取更多支持。
虽说当前不宜公然广施恩惠,但作为荆湖主将,眼下做些安排都是名正言顺的。
如此良机,自然不能放过。
徐还甚至考虑在荆湖安插私人,或者说荆湖将领变成自己人。
首先一个是程昌寓,自从到了岳州之后,此人就在麾下效力,一直勤勤恳恳,也足够听话,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徐还隐约已经当其视为自己人,但此番入蜀却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