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〇七章 杨幺之乱(2 / 3)

相。

预想的结果没有出现,钟相虽死,但其部将杨幺、夏诚却站了出来。

尤其是杨幺,其在叛军中颇有威望,本人亦有能耐,在关键时刻稳定人心,重新站稳脚跟。

并借助钟相被杀,挑起叛军对官军的仇恨,激励士气击败孔彦舟,率部转战洞庭湖。借助湖中港汊为险,在湖滨设立军寨,一边耕田织布,农桑捕捞,一边与官军抗衡。

叛军占据地形之利,孔彦舟不善水战,只得请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寓率水军增援,乘车船、海鳅船进攻夏诚水寨,却不想兵败沚江口。

叛军趁机缴获了大量战船,杨幺似颇有远见,当即命人伐木打造车楼大船。附近的湘、沅江上游山中生长着大量的松、杉、樟、楠等高大木材,正是造船的上佳材料。

凭此便利,叛军占尽水战优势,严密设防,掌控了洞庭湖大片水域与沿岸。

洞庭一带,土地肥沃,乃是鱼米之乡,耕种蚕桑兴旺,杨幺得此便利,实力大增。

更嚣张的是,叛军竟然自号建国,钟相曾一度自称楚王,其战死之后,杨幺继续打出楚国旗号。

立钟相幼子钟子义为太子,其实就是个傀儡,然后自号大圣天王,年号天战,并设立属官,建立小朝廷。

叛乱自立,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消息传到临安,满朝哗然,君臣震动,杨幺之乱顿时盖过金军入侵,成为大宋优先级最高的大事。

平叛!

君臣上下没有任何的分歧,立即达成一致。

恰好金军暂时并未入侵,正是大宋的喘息之机,完全可以抽调出兵马前去平叛。

不过呢,大宋君臣最初并未太将杨幺之流放在心上,认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故而采用就近原则,首先调派了驻守在鄂州的王躞所部,命其担任荆南、潭鼎澧岳置制使。

统领神武军三万五千人,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万余人,战船数百,偕统制崔增、高进等将领进剿洞庭湖。

建炎四年六月,王躞率部岳州,率水军战船与杨么车船水军短兵激战。但因战船过小,不敌杨幺所部,败退湘江西岸。

王躞并不气馁,趁着杨幺得胜冒进之机,当即命崔增、吴全等设伏于岳州洞庭湖口。然后亲自率神武前军万余人进剿鼎州,与程昌寓部水军汇合,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歼灭义军。

不想计策被杨幺察觉,并将计就计,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将附近百姓民众、粮食牲畜全部转移隐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