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七三章 驰援楚州(2 / 3)

则滚滚长江也可以成为金国的天险。

总而言之,夺回淮南,进可攻退可守,大宋便可掌握战略主动,十分必要。

赵鼎还列举了当年南唐旧事为例,自从丢了淮南十四州,盛极一时的南唐就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向汴梁称臣。

后来远见卓识的林仁肇也曾提出过收复淮南,本是南唐自救中兴的唯一良策,结果被李煜个糊涂蛋否定,以至于最终亡国。

前车之鉴最为生动,赵构当然不愿意做李煜那等昏君,自然表示赞同。皇帝应允,且是政治正确,满朝文武自然也不反对。

然而轮到调兵遣将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枢密院最初调派的将领是张俊,上次江南之战他因随行护驾,并未参加,而今负责临安驻军防御。

接到枢密院的调令,张俊却迟疑了,声称挞懒与兀术联手,兵锋不可当,救楚州不过是“徒手搏虎,并亡无益”。

最初朝堂讨论的时候不反对,这时候却理由十足地拒绝,难免有畏敌避战的嫌疑。

代理枢密使赵鼎自然不乐意,为此与张俊争议再三,最终上奏说:“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

然而即便是被赵鼎将了军,张俊仍旧推辞不往,理由是近来临安潜藏金贼刺客细作,城防压力甚大,他需要留下来保证“京畿”安稳与天子安全。

理由虽然牵强,但因为先前护驾过程中,与朝中诸多伴驾文官关系处的不错,自然也人帮他说话。加之护驾之功,赵构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最终不了了之。

宋廷只好改派检校太尉刘光世负责救援事宜,他而今驻守镇江,距离楚州前线最近,调遣兵马,运送粮草最为方便。

同时为了方便作战,朝廷甚至把驻守建康的岳飞所部,海州郭仲威、淮阳军镇抚使李彦先等部,也都划归刘光世节制,统一调遣。

在时时提防武将权柄过大的宋朝,赵构能做到这一步,着实难能可贵,算是最大程度的支持了。

然而刘光世最初的态度与张俊有些类似,也是不愿意去。

毕竟此番作战不同于先前在江南,上次是在自家门口,有“主场优势”,且是生死存亡之战,没有选择。

但这一遭,楚州沦陷与否对江南也没有切肤之痛。何况是率部北上,深入金军地盘,情况完全不同。

那里可是有挞懒与兀术两路大军,十余万精锐以逸待劳,孤军前往,如何能是人家的对手呢?

江南之战虽然胜利,但那时占了水战之利,兀术亦有些轻敌,还有很大的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