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太后笑了笑:“福国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她的婚事……你是他的皇兄,想来会给她选个好驸马的。”
“那是自然,朕自然希望皇妹嫁个好男儿。”赵构沉声道:“不过眼下却有一桩为难之事,朕想听听大娘娘的教诲。”
孟太后微笑道:“教诲谈不上,官家且说说吧!”
赵构道:“高家求亲之事大娘娘已然有所耳闻,高世荣乃将门勋贵之后,出身、相貌、人品本来都说得过去,倒也配得上皇妹。
然今日…朝堂之上,徐还当众求亲,向朕求娶皇妹。大娘娘也见过徐还,也是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此番又立下大功;而且他与皇妹一道南归,患难与共,生出情愫也不奇怪,所以……朕有些为难了。”
“哦,竟有此事?”孟太后突然间哑然失笑道:“看来我们福国,很得才俊青睐啊!”
赵构笑道:“是,朕的皇妹才貌双全,端庄淑慧,自然得青年才俊倾慕。”
孟太后道:“那皇帝打算将福国嫁给谁呢?”
赵构叹道:“朕正为此为难,不若此事由太后做主吧?”
“官家应该已经有些许考量了吧?”孟太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先行询问。
赵构略微沉吟,说道:“朕是从朝堂来考量的,想着皇妹下嫁何人,对朝廷,对皇室有何好处…”
“哦,都有什么好处?”
“高家乃是将门勋贵,皇室与将门联姻乃是传统,福国下嫁高世荣,可以安抚南渡的将门勋贵,争取他们的支持,有利于朝堂稳定。”
赵构直言不讳道:“徐还则是个青年才俊,已然为大宋立下不少功劳,朕对他颇有期许。如今军中将领繁杂,正需要皇家亲信,奈何靖康之变,皇族凋零……若福国下嫁徐还,他便算是皇室亲眷,皇家在军中也便有了亲信。”
孟太后轻轻点头:“嗯,官家深谋远虑,甚有道理。”
“哪里?”赵构讪讪道:“然也不能尽考虑朝廷得失,朕更怕委屈了皇妹,高家毕竟是勋贵,高世荣承袭了永安县公的爵位;那徐还蒙朕殊恩,不过才是新晋的伯爵,且他出身不高……”
“官家怕委屈福国,如此甚好。”
孟太后赞许一句,旋即轻声道:“公主出降,驸马的出身地位很要紧。然高世荣不过是袭爵的勋贵之后,坐吃山空罢了,高家求娶福国是何初衷,想必官家心里有数。徐还眼下虽然职爵不高,却是个人才,前程远大,未来论功行赏,未必在高世荣之下。”
“大娘娘觉得徐还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