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称其为临安,以其为行在。
临安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于凤凰山下修筑城池。随着大运河开通,余杭之地与北方舟船往来,互通有无,贸易兴盛,渐渐有“咽喉吴越,势雄江海”之说,成为“水牵卉服,陆控山夷”的东南水陆要冲,通都大邑。
唐朝末年军阀割据,继而五代十国,吴越望钱镠建都杭州,钱家数代人也算励精图治,江浙之地也甚少经历战乱,故而杭州百业兴旺,人口众多,渐有“东南第一州”之美誉。
吴越王钱镠重修杭州城,在隋唐旧城的基础上,于凤凰山筑“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吴越国王宫。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形成周围七十里的军事防御城墙。根据《吴越备史》记载,此时的杭州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后吴越归宋,北宋本就富庶繁华,杭州这等位居水陆要冲的通都大邑,自然更胜往昔。
徐还等人出门一路看过临安繁华之后,直奔西湖而来。
有人说:杭州灵秀,一大半是因为西湖。徐还对此深以为然,无论是后世来旅游,还是站在千年前的西子湖畔,都有同样的感受。
此时的西湖畔,虽比不上后世黄金周那般只见人头不见风景,却也是人来人往,游人如织。
因是皇家“贵客”缘故,内侍省押班康履特意安排了几个扈从,安排车船,引导游览。有这些人出面,很快便备好一条船,邀请徐还等人登舟。
上传之后,扈从介绍道:“这西湖水与护城河、城内运河都连通,其实可以直接乘船往来。”
江南水网密布,徐还一点都不奇怪,和平盛世自然能方便运输游玩,但战时…杭州水路防御无疑是个大问题。
还有周长七十里的城墙,防线太过漫长,防御起来无疑也非常吃力。城池又在凤凰山下,虽说山势是依凭,但敌人亦可居高临下,对城内情形了若指掌,城防的压力无疑更大。不过也是有重点的,既然是腰鼓城,那么两处腰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那处是白堤,乃是前唐白乐天所建,那处是苏堤,乃是我朝苏学士整治西湖时,挖出的淤泥堆就。”
湖上水波荡漾,扈从指着远处的风景欣然介绍,众人皆为美景所吸引。
徐还抬头看去,苏堤之上繁花似锦,白堤之上游人络绎不绝,细微景点,建筑陈设虽与后世略有不同,但湖光山色,大体景观差别不大,不禁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真真切切的时空相隔,让人不胜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