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并非背信弃义。
至于复辽之说,他的解释是昔年反叛只是为了自保,叛的只是被奸臣萧奉先迷惑的天祚帝,但仍旧心念故国。
如今既闻公主出逃成功,大辽帝系犹在,当尊辽抗金,兴复故国。
徐还看完檄文,不由轻轻摇头,这话是说明白了,但说的不够漂亮啊!
看来大同府缺个文采飞扬的笔杆子,不说写的如同三国陈琳讨伐曹操的檄文,或骆宾王的《讨武曌檄》那样精彩。最起码写的更文雅内涵一些,把抗金和复国的理由包装的更高尚一些嘛。
现在这个样子,搞得好像你耶律余睹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说好听点两次三番反叛是迫不得已,为求自保,不好听那就是有奶就是娘。
罢了,反了就好,北地风云激荡,算是自己重生大宋的第一大贡献吧!
只是耶律余睹的反叛失去了突然性,现如今一切都摆在台面上,只能按部就班地攻守对阵。
实话实说,耶律余睹不占便宜。
但大同府也有数万精兵,占据着桑干河上游到黄河河套的大片土地,对峙一段时间应该可以吧?
人家吴三桂可坚持了八年,你耶律余睹坚持个三五年该不成问题吧?
更何况,金兵精锐大都随同四太子金兀术南征,幽州的兵力不见得那么强盛。如果谋划得当,说不定还能有所收获。
当然了,这也要看耶律余睹的本事,以及战略谋划了。
见到这位辽国“吴三桂”是两日后的事情,徐还的伤势已经好了很多,恰好耶律余睹从军营回府,理所应当前去拜见。
步入厅堂是意料之中的相互打量,徐还想要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天生反骨,但看了半天并无发现。
耶律余睹则对这个搅动北地风云的少年好奇已久,目光灼灼地上下打量着。
“见过大将军!”
“你就是徐还?”
“是!”
“年纪轻轻,好手段,也好大的胆子。”耶律余睹的笑容骤然收敛,目光转寒,冷冷瞪着徐还。
“大将军何出此言?”
耶律余睹摆手打断道:“徐还,我只问你一件事,完颜希尹那封意图谋害我的密函,确有其事?”
旁边一个契丹青年插嘴道:“伯父,定是他造假。”
原来是耶律余睹的侄子,徐还笑道:“少将军,如今争论真假还有意义吗?”
“有,如果是你伪造,你死定了……”
“哼哼,即便是杀了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