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弟,这件事你是不是做得太草率了?银海公司的情况你了解吗?建行已经对它提起拆讼了,调查取证的工作也都做完了,下一步就是财产保全和评估拍卖,也就最多一个月的时间银海公司就得破产。”郭恒再次感到吃惊。他认为任一凡不是那种冲动到不分青红皂白蛮撞做事的人,在兼并之前不可能不去了解银海公司的情况而盲目决策,但银海公司目前已经是无药可救的了,此时此刻他搞不懂任一凡究竟是怎么想的。
“了解,也正因为了解了,我才决定这么做的。建行的起诉不是问题,只要还上三千万贷款就可以了,关键的问题在于银海园这个楼盘自身。”任一凡看着郭恒,认真地解释着,“银海园一期,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严重脱节,这一步本来足以托死银海公司,但在看了银海公司对那块地的总体规划后发现,这个项目的品质还是很不错的,我的想法是,在兼并了银海公司之后,全面开发那一地区,用二、三期的优势挽回一期开发上的颓势。”
“噢?那说说看,你准备怎样操作呢?”郭恒是极有经验的银行家,对各种商业行为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在必要的时候,他可以潜下心来,不受干扰地去审视经手的项目,这也正是他这么多年稳做商行行长的内在原因之一“是这样的。”任一凡从公文包里拿了一份标明清晰的图纸出来展开在郭恒面前,指着上面对郭恒认真地介绍起来:“我准备将银海园更名为科技生态园,在这里和这里,同时开发二期和三期……”
任一凡详细地向郭恒介绍了自己对未来的生态园的规划和打算,包括开发成本、将来楼盘的销售价格以及整体投资额度、利润回报等情况。
郭恒听得很认真,并不时询问着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他地提问很详尽,不但有大的规划。甚至包括连任一凡自己都没想到过地细节。任一凡尽可能地向郭恒做了全面完满地回答,他知道。这个项目能否成功。关系到银行的贷款是否可以收得回来,做为将来的债务人,自己必须要给对方以信心。
这个过程进行了足足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当该问的都问完了,郭恒看着图纸沉思着,良久后抬起头看着任一凡问道:“一凡老弟,说说看,你想贷多少?”
“郭行,目前银海用钱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任一凡见郭恒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索性也很正式地和他谈起来,“一是银海公司向建行贷的三千万马上就要到期了,对方催着还贷,已经没有余地;二是科技园的一期工程还没有完工,施工单位基本上都是垫资,缺口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