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章 设立陪都(2 / 4)

将来会在汴口附近决口折向南流,从而紧贴着汴梁流过,今后随时可以给汴梁带来灭顶之灾,更何况自从采用新法河堤对付黄河之后,就连郭炜都不敢说这条河还会像历史中一样改道了。

至于水患之外的理由,卢多逊等人说的汴梁乃四战之地,必须用大量戍卒来保证京师安全,从而加重汴水漕运的负担,如果迁都合理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条理由倒是有些说服力。不过听王溥和薛居正的意思,他们压根就没有把这事当成问题,只是在嫌迁都兴师动众的麻烦。

在德不在险……这话说出来可当真是轻飘飘的,而且因为原话是兵法大家吴起说的,这话还确实不太好反驳。

他们也不想一想吴起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是不是因为在求职阶段需要打击雇佣方的自信从而抬高自身身价啊?是不是为了说服魏王变法而预先做铺垫啊?这些具体情况他们全都不管,只是完全断章取义地直接把这句话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到处照搬。

纯粹是书生之见!当然,这事还不好说,做官几十年的书生真的会这么教条主义?记得在曾经的历史上,用这句话打消了赵匡胤迁都意图的是赵二,而赵二说出这句话来,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绝对不是因为赵二读死书了,而是因为赵二不愿意自己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十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那么现在薛居正说出这句话来会是什么原因?书生论兵只知道依据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相关群体在汴梁待得时间长了,根本就不愿意动换,所以借着这句话为自己的因循找一个道德制高点?还是和开封府有关?

郭炜的脑袋里一时间各种念头都在打转。

“陛下,臣以为薛尚书之言欠妥。”还没等郭炜理出个头绪来,枢密使李崇矩就说话了,“所谓在德不在险,诚然是治国正道,然而设险重闭之义,亦未可略而不讲。以汴梁为都,十余万禁军连营戍守内外,百官固可安枕,东南民力却要尽付京师;换以洛阳为都,汴水漕运之利同样可得,京师所需禁军却可稍减,东南民力稍苏,未尝不是人主仁政之德。”

嗯,到底是枢密使,虽然只是一个吏员出身,也没有真正领兵打过仗,但是不枉了接触军事相关事务这么些年,李崇矩还是很明白地利的实质好处的,也很明白后勤方面的问题。

不过郭炜在听到李崇矩出声反驳薛居正而支持卢多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心中一阵欣慰。

有些事情可能真是自己想多了……了解历史、知道一些后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