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章 显德九年(2 / 3)

的显德年间是中国自汉唐以来的又一次大统一进程……”,后世的历史学家要这么说话,那多带感、多精简!

所以郭炜已经在心里面做出了决定,不统一就不改元,“显德”这个年号要一直用下去,一直用到中国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关于这个意思,郭炜在批复几个大臣关于改元的奏疏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暗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句话大家每逢新年元旦都在说,然而新年新气象也就是说说的,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来说,新年只不过就是旧的桃符换上一个新的而已,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些,一年一个循环罢了。

鞍辔库使梁义、殿直孙全璋分别出使南唐和吴越以后回京复命,给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等人加阶爵,这些都已经是属于常态化的政务了,两府就可以处理得妥妥当的,郭炜只需要点点头圈阅一下。

扬州、泗州等地遭遇连旱饥馑,冬麦有可能绝收,郭炜只得命淮南道官员发州县的官仓赈灾,结果官仓的储备不足,地方官只好请求朝廷准许民间以秋粮作为抵押贷出贮备在淮南的军储以度过荒年,这个却是需要郭炜亲自来拍板的。

显德八年十一月二十三的岁星犯月天象难道就是应在了淮南的饥荒上面?司天监的官员将信将疑,朝廷和地方的有些官员是信了,郭炜却是不相信的。

这时候的淮南还不是后世黄河改道冲毁了淮河水系以后的淮南,这时候的淮水还很清,水害还很少,唐朝中后期的扬一益二那是有口皆碑的。从唐朝中叶开始,淮南就一直是京师的漕粮重地,可是这里从南唐的保大十年(西元952年)起就经常发生连年大旱,这与其说是天灾,毋宁说是**。

确实,显德八年的后半年淮南一直都是少雨天气,这的确是天灾,但是这里的径流量十分丰富,只要有一定规模的水利灌溉,那就完全可能克复这种程度的天灾,唐朝中后期淮南成为漕粮重地和当地的水利建设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在郭炜穿越前的那个世界里,黄河在历史上的几次改道彻底破坏了淮河水系,让凤阳从大明的中都变成了乞丐流民的输出地,可是一旦政府决心治理淮河并且搞起了苏北灌溉总渠以后,淮南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不错的。

可惜在唐末的军阀争战中,有几家吃人军阀先后肆虐于淮南,让淮南一度处于人口凋敝土地抛荒的境地。后来建立了吴国的杨行密一统淮南才让这个吃人的阶段得以终止,后面的几任统治者都在淮南遂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了吴国和南唐烈祖李昪的几代经营以后,淮南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得以恢复。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