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美军扩大了打击范围之后,中**队的制信息能力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让美军能够在较慢的战斗节奏中继续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讲,美军已经丧失了绝对优势,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绝对优势,不得不与中**队打一场相对原始的地面战争。毫无疑问,这正是美军指挥官一直在避免出现的情况。
别说像六十年前那样,就算按照二十一年前的海湾战争的模式与中**队交战,美军的胜算都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是伊拉克,台湾也不是科威特,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别与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足以抵消美军的技术优势。
陈必时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只是谁也不能否认,要想将陈必时争取的优势挥出来”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挥本土优势。
在台岛上作战,即便不考虑台湾海峡造成的影响,也无法挥本土优势。
别的不说,至少绝大部分台湾人并不认同大陆为了国家统一动的战争。比如在高层制订的撤退计划中包括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台湾人,而实际上愿意撤回大陆的台湾人只有不到五十万,不到估计数量的十五分之一。
陈必时没有去过台湾,可是他非常清楚岛上的情况。
作为一个务实的军事家,陈必时非常清楚,果真像宣传的那样,台岛人民张灯结彩的迎接大陆军队,燃放鞭炮庆祝统一的话,这场战争早就结束了。实际情况是,过半数的台湾人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非常冷漠,不支持任何一方。
随着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战场局势出现转折,台岛民众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变化。虽然盘踞在台岛南部的**力量并没扩大征兵范围,但是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主动参军服役。除了战争对经济造成破坏,产生了更多的失业人口之外,也与台湾民众对待这场战争的观点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认为台军能够取胜,参军服役不失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办法。
撤退势在必行,谁也无法阻挡。
从十四日开始,撤退工作就按照计划开始了。伤员与战俘得到优先照顾,然后是贵重的军事物资与武器装备,排在第三位的是愿意返回大陆的台湾民众,最后才是成建制的前线作战部队。
到十五日,已经有大约四千名伤员与战俘回到大陆。
虽然撤退工作正在加,但是按照最乐观估计,至少需要十天、也就是要到二十三日才能全部完成。
按照陈必时的安排,罗耀武在十五日上午命令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