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转眼过去了半年,李元昊死后,刚刚成立的西夏国也随之四分五裂,在范仲淹的带领下,逐步将他们各个击破,最终将西北之地的叛乱平定了下来,在范仲淹得胜回朝之后,大宋上下大肆的庆祝了一番,不过随之范仲淹的兵权也被罢了,又做起了文官,对于这一点,方羽是没有说什么的,大宋的政策历来如此,也非是专门针对那一个人。
辽国因为难以承受展昭他们的不断搔扰,最终与公孙策他们签订了和平条约,北方因而暂时处于平和的环境,通过与大宋之间的物资交流,草原上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只不过寻于草原上这一块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在大宋的朝庭中引起了一场很大的争议,这一次,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都赞成派出朝中的官吏去草原上进行管理,反是刘太后并不赞成这个决定。
刘太后自然也不希望方羽离开自己跑到北方去,不过对于方羽在草原上辛苦建立起来的那点儿地盘与势力,刘太后还是希望留在方羽名下的,虽不能对方羽异姓封王,但有那么一块地方掌握在方羽的手中,那也是一个实际上的王爷了。
刘太后自然不是那种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但她对方羽的心却是真的,她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在她心中来说,赵家是赵家,她刘太后实际上与赵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时候刘太后也会想一下,若是自己与方羽生了个孩子,也处为自己的孩子留下点什么有用的东西才是,所以刘太后对于众大臣的上奏,始终没有答复。
赵祯对于这件事心中却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希望把北方的草原纳入大宋地版图下,那样一来,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开疆拓土的皇帝了。青史之上也是风光无限的很,另一方面,赵祯也知道那草原真正掌握在方羽地手中。除非方羽放弃,否则大宋休想把它纳入自己的版图,赵祯是个皇帝,却比其他的皇帝稍微多了那么一点儿感情,他不想迫使方羽把草原交到大宋地手中,所以对于众大臣的上奏他是犹豫不决。
方羽倒不是舍不得把草原交给大宋,而是大宋现在的这种政策,不利于对外扩张,另外,方羽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却也知道,真正要想自由自在,手中就要掌握着权力与武力。没有了这些,自己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够人家砍的。
草原归属的问题,让一些自认为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大臣站在了方羽的对立面,这些人看着刘太后对方羽如此的偏向,自是对刘太后也恨上了,一边骂刘太后无耻,一边有自认热血的人把当年李氏一案翻了出来,给赵祯上了一道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