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二章左宗堂与梁启超(3 / 6)

笑?虽然,举国笑我,我不为动也。虽以此供公等无数谐谑之资料,吾不恤也。数年以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举国行当思我耳。而公等乃以欲得官相猜,何所见之不广若是?鸾翔寥廓,鸱衔腐鼠而视之曰吓,吾今乃睹子之志矣。”自明决不运动开党禁而求官,一方面则云做官必做国务大臣余非所屑,且国务大臣必须能实行其政见始做之,若做之则必能自效于国家,为国民造福,一己之出处,四万万人之运命实系焉。自待之重,语气之豪,可谓壮哉!未几武昌事起,举国震动,清室授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以袁之推荐,任梁为法部副大臣(号曰次官,在部中地位类似今之次长),时党禁已先开矣。梁氏未肯回国就职,固以自忖时会非宜,亦可云副大臣之地位尚未符其国务大臣之志愿也。迨入民国,乃先后为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及段(祺瑞)内阁之财政总长,在国务员之列。以级秩论,可谓已达到其未归国前之宣言矣(辛亥四月,清室以预备实行立宪之理由,变更政府官制,裁旧内阁及军机处,设新式之内阁,为责任内阁之雏形,以总理大臣为领袖,佐以协理大臣二人,各部尚书一律改为大臣,与总协理均为国务大臣,即梁氏所言非此不做者也。迨袁氏组阁,复裁协理大臣,国务大臣惟总理大臣及各部大臣矣。民国初年,号为行内阁制时,责任内阁曰国务院,设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为国务员,犹之清末之国务大臣也)。惟两次任国务员,皆失意而下台,无甚成绩可称。以事业论,固未副当年之自负,所尝为人注意者,特为熊内阁草大政方针,作言而未行之昙花一现而已。黄远生民国二年九月十一日通信《记新内阁》言及梁氏之加入熊内阁有云:“熊氏之被电推为总理也,力辞甚坚,有虽仲尼复生无可为之语……其以大义相责而促成之者实梁任公。及议院通过后,熊氏复姗姗其来,任公复屡电催之,故熊氏到京后之第一目标,反在任公。其先本以教育部属之,任公坚辞决绝,任公之左右尤代任公坚辞决绝。熊氏乃大不怿,故第一次谈判时,熊实不欢而散。至第二次谈判,熊乃出其最峻厉之词锋与任公交涉矣,谓:‘屡次皆公促我来,属我牺牲,而公乃自洁,足见熊希龄三字不抵梁启超名字之尊。’又诘任公以:‘公既不出,则张季直、汪伯棠皆牵连不出,熊内阁势将小产,此时进步党持何等态度?又如公等均不出,熊内阁纯以官僚组织成之,舆论必不满意,此时进步党又将持何等态度?故为进步党计,公亦不可不出。’其词恳切,任公无以难之也。至此时已改换任公为司法部矣。”黄与梁素颇接近,如所云,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